小议古代砥廉诗词中的廉政精神

○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 甘婧

文化艺术报 理论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廉政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反腐倡廉就是历代整饬吏治的重要内容。纵览历史变迁,各个朝代的政权更迭繁复,而政治上的清明廉洁,就成了维系整个封建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代的现实主义诗人,将满腔的热忱、时代的反思,与清廉的劝诫、高洁的操守融于笔下,述理明志,讽贪刺奸,为后世留下了大量佳作,这便是砥廉诗词。今天重读这些经典字句,对我们陶冶情操、升华境界大有裨益;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反腐败斗争,更是有所启迪与教益。本文将从历代砥廉诗词的主要题材入手,对现存的砥廉诗词作一简要的分析,以期得到众位专家的指正。
  一、反腐倡廉,轻名利,戒奢贪。崇尚清廉,抵制腐败,是我国历代官员的为官之本,为政之要。大清名臣陈宏谋就曾在《从政遗规》中说:“亲民之官,以廉为基”,若要获得人民的爱戴,“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代的包拯在《乞不用赃吏》一文中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两句褒贬分明,揭示了廉吏与贪官的不同作用。廉洁奉公者,方能作为百姓的表率;贪赃枉法者,就是坑害百姓的强贼。《诗经·国风·魏风》中有这样的比喻:“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将贪得无厌的官员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硕鼠”一词,更是表达了百姓对黑暗政局、腐败统治的憎恶与无奈之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代诗人况钟的《拒礼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而《离任》一诗中的“捡点行囊一担轻”“事事堪持天日盟”也正是他为官清廉、问心无愧的真实写照。同为明朝官员的吴讷也是廉洁奉公的典模,曾作《题贿金》一诗回拒地方官员献上的百两黄金:“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它沉在碧波间。”这不仅是自律、自省,更是对行贿者的规劝与警示。明代的于谦一身正气,以一首《入京诗》讽喻敛财送礼的官场习气:“手帕蘑茹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绝句虽短,却将为官腐败的危害、清廉克己的重要与直言劝谏的苦心尽囊诗中。轻名利,戒奢贪,也是古代砥廉诗歌创作的主要题材。清代郑板桥在《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一诗中写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两袖寒风,一枝瘦竹,将淡泊名利、坦荡从容的心境抒发得淋漓尽致。无独有偶,晚唐诗人杜牧,也用尖锐的笔触道出了“名利困人”的诫言。他在《不寝》一诗中这样写道:“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世路应难尽,营生车未休。莫言名和利,名利是身仇。”名与利使人夜不能寝,昼日烦愁,为官若只为名利奔波,又谈何克己奉公、清廉执政呢?戒贪念,淡钱财,也是为官清廉的重要保证。宋代林逋在《省心录》中就曾写道:“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唐代王绩在《赠梁公》一诗中也写道:“履霜知坚冰,知足胜不祥。”无一不在警示世人“知足勿贪”的道理。唐代的李峤在《咏钱诗》中写:“九府五铢世上珍,鲁褒曾咏道通神。劝君觅得须知足,钱解荣人也辱人。”怀有“知足”心,方能抵御外界纷繁诱惑,贪得无厌只会滋生腐败的萌苗。清代朱舜水曾说:“公则生明,廉则生威”,回顾中国千年的历史,倡廉反腐,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情操,一直为历代文人所吟咏,而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砥廉诗歌,也成为文学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奇葩。
  二、洁身自勉,咏物言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这是宋代官员包拯在《书端州郡齐壁》中用以自勉的诗句,犹如一泓清水,读来令人感佩不已。初唐四杰之一的陈子昂所作《座右铭》,是历代砥廉诗歌中的佳作,常被后人引为警句格言以律己劝人:“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为官立身之本,重在公正谨慎,贵在清正廉明。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作者也以此自警自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将廉洁身体力行地做到了实处。晋代太守吴隐之曾有一首著名的《酌贪泉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一首不事雕琢的述志诗,将作者清廉为政的决心抒发尽致。《坛经》中言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若要清廉执政,必须常保内心如镜般明亮,时时擦拭,莫让其被贪妄的灰尘覆盖。三国时期的曹植也曾在《九咏》一诗中阐明自己清白为人、廉洁处世的人生态度:“宁作清水之沉泥,不为浊路之飞尘。”《红楼梦·葬花吟》中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家喻户晓,更是作者立身为人的自勉与写照。托物咏志,也是砥廉诗中常用的方法。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又如清代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一石灰,一岩竹,象征了作者清白正直的操守,警示为官者不能失却刚劲的风骨。元代王冕在《墨梅》一诗中写道:“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看似咏梅,实则暗喻为人为官之道。唐代李商隐闻蝉鸣之声而兴诗情,以蝉之高洁自警:“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尽管世事炎凉,仍旧坚守操守,清白立身,这正是作者乃至历代清廉官员的真实写照。
  三、讽贪刺虐,鞭辟世事。与“廉洁奉公”相对的便是“贪腐无度”,历来为各朝各代清廉官员所不耻。正义敢言的南宋诗人洪咨夔就曾写过一首著名的《狐鼠》:“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吏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诗。”在诗人笔下,那些横征暴敛猛于虎的官,压榨百姓毒如蛇的吏,横行于世;而那些清廉正直、德高望重的好官,则都是历代诗歌里的假象。关于讽贪刺虐,民间还流传着一则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轶事。清朝年间,侍郎毕际邀请蒲松龄和一位尚书大人到家中做客。宴席之上,尚书提议饮酒对诗,要求“三字同头,三字同旁,韵脚不限”。毕际是东道主,他见蒲松龄及尚书分坐在他的左右,便率先咏了一首:“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第二个咏诗的是这位尚书大人,他平日里傲慢奢靡,惯于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尚书紧接着咏出一首诗:“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缎绸纱,若非朝廷官宦家,谁人能穿缎绸纱?”一贯体恤百姓、痛恨贪官的蒲松龄听到,沉思片刻吟出:“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哭骂咒,只因道道狼狐狗!”简单四句诗歌,揭露了当下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狼狐狗”更是直指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难怪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联写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孔子云:诗言志。为数众多的蕴含着深刻而富有砥廉哲理启示的诗词,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一幅幅世间万象图,通过抨击腐败、弘扬清廉,阐发了深刻的砥廉哲理智慧,优化人的心智,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修养,不仅在我国的文学艺术领域留下了灿烂的光辉,而且为我国廉政文化的思想宝库增添了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