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天狗”的人物感受

○ 商洛市剧团 刘博

文化艺术报 理论
  “商山苍苍,洛水茫茫”,花鼓戏是商洛人民喜爱的一种地方小戏,盛行于柞水、丹凤、山阳、商县(商州区)一带。每逢佳节,人们都要打花鼓。花鼓戏的起源说法很多,据年长的花鼓戏人讲述,其由来有两种核心说法。一种是源于湖南湖北一带,由湖南花鼓戏演变而来,越往北传民风和习俗不同,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商洛花鼓戏。而据另一种说法则是由汉代秦陇马上鼓吹乐衍变而来,古代是为军事操练和出征仪仗所用。范大成《桂海虞衙志》载,诸葛亮军中就置有吹乐队,以锣鼓悬系腰间,手指击之,口唱歌词,迷溃敌人。《敦煌拾零》《隋唐演义》等书也有这样的记载,隋末瓦岗寨三十六兄弟,曾以“打花鼓”作掩护,计入敌营,救回了秦琼,故有“唐将班子花鼓”之说。五代以后,花鼓才进入民间。宋杂剧中的“大迓鼓”“迓鼓舞”“跑汉船”等,就是其艺术化了的舞段形式。
  商洛花鼓戏的导、演、银、美集各家各派的地方乡土花鼓各类形各式于一体,兼收并蓄,不拘一格。既研究借鉴秦腔、沪剧、川剧、莆仙戏及湖南花鼓等剧种的精华,又学习融化了民间扮高台,兜社火中的走马子、跑旱船、魔女子以及云云步、螃蟹步、高跷步、踢场步等乡土歌舞之长。创造了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花鼓舞蹈。像生活中瘫、弱、妇、幼人物角色以及伞具、帕巾、帽圈、褡裢、笼担、拉车、抬轿等生活器具无不入戏。使花鼓戏的舞台表演,在无固定程式、却多姿多彩的清新歌舞中洋溢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生、丑与旦角间的绵绵柔性不再是风骚轻俏的戏逗与调情了。作为花鼓戏外部形式的布景、道具、服装、灯光诸多方面,近年来也在尽力摒弃表演舞台以往的冗赘沉闷状况,追求与剧种相一致的轻淡雅趣和清新俊逸之美。
  “天上月儿一面锣,锣里坐了个美嫦娥。月中娥儿柔似水,月儿情洒月亮河。”这是商洛市剧团打造的一部斥资百万元的花鼓戏《月亮河》中的唱段,剧中邀请了北京的多位专家担纲导演、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在商洛花鼓戏历史上空前。而我在新编商洛花鼓戏《月亮河》中饰演男一号——天狗,较好地完成了《月亮河》里天狗的舞蹈呈现,受到了编剧和导演老师的肯定。
  贾平凹先生的小说原著《天狗》中,主要是褒扬男主人公天狗的,讲述了天狗在师傅一家遇到困难时,天狗不忘师恩、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现了天狗与师傅、师娘之间的感情纠葛。商洛市剧团则把小说《天狗》改编成花鼓戏《月亮河》,将主人公变成了女人,取名月儿。戏中主要讲述有着打井手艺的高立正,在一次打井时不幸受伤身残。一个殷实之家,生活顿陷窘迫。善良、坚强的女主人翁月儿,苦苦支撑着这个家。徒弟天狗,不忘收养之恩,把进城打工挣来的钱都用在了为师傅治病上,也因此错失自己的亲事。在众人的劝说之下,师娘月儿招天狗为夫,日子也重现曙光,但他们的内心却都备受伦理和感情的拷问与煎熬。
  戏中采用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作为主线,展现现代女性刚柔相间的人格魅力,挖掘出了小说实实在在的内涵。使原有故事更加立体,主题思想更加明亮、更进一步得到升华。把“招夫养夫”作为一个平台,去演绎现代人灵与肉的大碰撞,将月儿的重情重义这一中国女人传统思想与当代社会一夜情等非主流社会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使主题更加突出。
  为能演好天狗这一角色,我专门借阅了贾平凹先生的《天狗》反复阅读,为我塑造人物性格,熟悉戏曲人物关系大有益处。原著中人物的心理描写突出天狗对他师娘的爱慕和尊重,以及他的善良心和责任感。随后,下到农村了解打井为生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打井人常说哪些话?常用哪些手势交流?通过深入的体验生话,对贾平凹老师原著中人物的生活背景有了了解,我演的天狗就不会走形。
  在原著中,天狗是小说的中心人物,通过他进入李家替山月分忧,表现了他“大爱不图回报”的善良品格。而该剧从舞台呈现出发,强化了女主角月儿的戏份,以月儿为出发点,引出了她与天狗、高立正的复杂情感。虽然主角是月儿,但天狗始终贯穿在剧情发展中。他自走进师傅家,就担当起了这个家的重任,他心中的酸楚、对月儿的爱、因尊重高立正而不愿“越雷池一步”等复杂情感,在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始终牵动着观众的心。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设计的一系列动作,虽然有些已经脱离了戏曲程式手、眼、身、法、步的规范,但都是从人物的性格、情感、命运出发的,我从多方面吸取、借鉴了其他艺术的精髓,为的是将人物苦涩、悲愤的内心世界层次分明地表现出来。
  剧中的三场花鼓,剧中人物用花鼓这一形式来表现内心,宣泄情绪。尤其是天狗第一次离家时,含泪敲花鼓,将不舍得离开师傅、师母,不舍得家乡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招夫养夫是剧本的主要情节,一个是师娘,一个是徒弟,而且师傅李正还瘫痪在床,这样的新家庭如何生存,既是情节的关键,也是表现人物的重要部分。第二场《村口》唱出了天狗的内心世界:“离別苦好心伤,天狗今天离家乡。二老早年全过世,收养我的是师娘。师傅待我亲如父,你是我心中的一轮明月亮。月亮月亮,亮光光,天狗全凭师傅师娘帮。今天分离苦难耐,就像是痛饮黄莲汤。”唱腔传达了天狗的愁闷,愁苦的缘由在于人物内心的情理矛盾冲突。并非对师娘的无情,而是各自内心有一种世俗的伦理压制着,因为对方是自己的师娘。
  为求创新导演在《月亮河》舞蹈编排上狠下功夫,融入了很多有新意的舞蹈程式动作。一开始,一群演员翩翩起舞,从服装到动作设计很美。设计的几段花鼓戏舞,一段表现天狗不忍离别的舞蹈,一段表现月儿和天狗情投意合的双人花鼓戏舞蹈。用三段戏舞贯穿全剧,用舞蹈宣泄情绪,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给戏剧增添了色彩。
  在场景布置上,大量使用了民居、柿子树等,完美展现了商洛的风土民情。在器乐上,大胆引入交响乐进行伴奏,开创了商洛花鼓伴奏的先河。但是在注重创新的同时,还充分尊重传统,大量使用花鼓伴舞配唱,体现了商洛花鼓“鼓”和“舞”的传统特点。这些新鲜元素的引入,不仅没有破坏传统花鼓的戏曲之美,还为剧情的跌宕起伏起到了更加有力的渲染作用,实现了外来和本土、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
  在剧本处理中,人物角色和塑造人物性格的过程中,没有像时下流行的电视剧那样,宣传现代的个性解放,表达深刻的情理矛盾;也没有严峻的社会批判,提出严肃而深刻的社会反思;而是淡化传统和现代的矛盾,放大人们能够接受的传统民间道德思想,将忠孝思想变成人物内心的一种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自然地生发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主人公的这种道德品格,实际上是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忠义情感在人物形象上的统一。
  此外,剧中音乐非常具有商洛花鼓戏的音乐特点,广泛吸收了秦巴山区的山歌、船歌、采茶歌、桑陌歌、夯歌、渔鼓、牧歌小调及劳动号子等风俗民歌,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形成了欢快轻松、活泼明朗、旋律优美、节秦流畅、亲切自然、山野味浓的特色。加之演唱中颤、吟、滑、甩音的运用,花边形的声波,以曲携韵,浑然和谐。整体弦律,似轻歌,似古乐,或高昂激越,或轻吐委婉,扬抑得当,宜于表现复杂多变的剧情,塑造多种性格的人物。
  近年来,商洛花鼓戏的表演从传统的形式中日益解脱出来,向着时尚的民族民间舞蹈衍变,这种耳目一新的表演形式使老戏迷们眼前一亮,商洛花鼓戏再一次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转变符合戏曲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以,笔者相信“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演员一定要铭记于心。在今后的演艺生涯中,无论承接的角色大小,都要用一颗敬畏之心,使自己所饰演的角色能为更多的观众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