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司马迁》的感想

○ 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三意社分公司 李康定

文化艺术报 理论
  在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演出的新编历史剧《司马迁》中,我饰演司马迁一角。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过程中,我首先吃透剧本,抓住人物思想情绪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的生活愿望和行动轨迹,领会人物的思想逻辑和感情基调。从而使自己找到了符合人物需要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表现方式,再调动自己所有的表演技能赋予司马迁这个人物血肉和精神,最终刻画出了司马迁这个历史人物个性鲜明的舞台形象。
  吃透剧情 抓住人物
  拿到剧本后我首先反复阅读,仔细琢磨,并专程到韩城司马迁故里实地采风。我逐步认识到司马迁是一个坚强、清廉、忍辱负重、大公无私、吃苦耐劳的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最值得后人纪念及学习的,是他敢讲真话,敢讲心里话的气节。他不猜测皇帝的心思,不谄媚如日中天的皇亲国戚,坚持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而这,无疑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欠缺的东西。要演好司马迁,就要在剧中表现出司马迁的豪迈之情、不屈之意,要突出表达司马迁坚韧不拔、隐忍负重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司马迁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给了《史记》极高的评价,这又何尝不是对司马迁的一种肯定。司马迁的隐忍,司马迁的努力,司马迁的坚持,使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了《史记》这样的瑰宝,也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留下一个值得永远传扬的故事。
  吃透剧情,就是找司马迁在剧中的行动线。在舞台上,我要向观众呈现的不仅仅是司马迁身材瘦削、面容清癯的外形,更要表现出司马迁这个文学家、史学家的傲岸风骨,和他敢逆龙鳞、仗义执言、不阿谀奉承的铮铮铁骨。在舞台表演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特定的性格,舞台形象的成功塑造,从来离不开演员对所扮演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只有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对于我而言,就是要以自己对剧情深刻的理解,感情丰富而细腻的表演,以及扎实的基本功,来赋予“司马迁”血肉和精神,使司马迁这个舞台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以形传神 神形兼备
  在戏曲表演中,无论演唱还是表演,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的。我在对司马迁这个人物进行形象塑造时,首先找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自己融入剧情当中,择取最生动的画面呈现于观众面前,将人物内在的坚强、忍辱负重、刚直不阿、坚韧不拔的气质积极转化为外在的形象展现出来。以此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达到揭示其内在心理的效果。
  由于深挖了司马迁内心的情感,所以我在表演中就能够顺畅地把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节奏,转化为外在的形体动作。在表演中,我既注重戏曲的手、眼、身、法、步传统程式的运用,又吸收了小生、武生、老生及话剧的一些台步、身段和念白,一举手,一抬足、一板唱、一段白都反复琢磨,千锤百炼,精益求精。例如在《回乡》一场,我把握住司马迁痛苦的思想情绪,在表演上就运用了传统程式“髯口”“僵尸”“跪步”等一系列技巧动作,糅合在一起,将司马迁此时的“战兢兢、痛煞煞、魄散魂飞,肝肠寸断愧在人前”的悲痛、凄惨、无奈、委屈,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将司马迁“尚真”“重信”的精神和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熔炼于戏曲的“四功、五法”之中,使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把生动活脱的舞台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达到了“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
  感情投入 唱腔新颖
  “情”是戏曲的灵魂,失去了感情的表演和唱腔就会干涩、枯燥、无味。富有激情和柔情的表演和唱腔不但能动人、感人,而且能让观众和演员产生共鸣,使观众回味无穷。在《司马迁》中,我在表演中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以真实的情感赋予了唱腔无限的魅力。在表演中我充分运用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表演技巧,将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情感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做到了豪放中露出洒脱、刚毅中又见柔情。因此表现出了司马迁的阳刚之气、柔骨之质,达到了描绘情态,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效果。
  我在表演中始终将“情”字放在首位,这是因为司马迁的性格是“忍辱负重、大公无私、吃苦耐劳”,他有爱国爱民之情、儿女情,更有对汉武帝的哀怨情、思念情。所以我努力追求一种质朴、高雅、大气、隽永的情趣韵味,从人物的性格中升腾出一种有诗意的哲理蕴涵,使人物的内涵大于理性概念。如君臣思念、妻女做面等场景,就体现出悲伤、古朴、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之间强有力的律动感。这一独特的表现的方式,达到了烘托气氛、表达诚意、深化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目的。从而拓展了观众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更容易沉浸入欣赏的心境和情绪。
  《司马迁》在音乐、唱腔的设计上具有新颖、独到之处。既保持了秦腔传统的旋律,又糅合了时代的韵律。它的基调是深沉、悲壮、慷慨激昂、昂扬向上。我充分发挥自己音域宽广、声音穿透力强的特点,在唱腔的处理上全身心地赋予了唱腔无限真实的情感。我除了将自己的演唱风格保持完整外,还特别注意对全剧整体音乐风格的把握,力争达到和谐统一。比如司马迁在“论道”一场中,面对汉武帝唱的“王道在朝人君奉,文道在野士子邀”,这一段行腔中就充满了语重心长的情感,表达出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赤诚之心。而这一段唱腔既保持了与全剧音乐风格的一致,又突出了自己的演唱特点,让人听起来温馨、感动,达到了与观众共鸣的目的。
   历经磨砺 收益颇丰
  通过《司马迁》的演出,我感受颇多、收益颇丰。通过司马迁人物形象塑造的磨砺,我认识到只有和创作团队的紧密合作才能塑造出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在同导演和同志们共同努力下,我在对司马迁形象的塑造中做到了一个突出、一个统一。
  一个突出,就是突出了一个“忍”字。司马迁的“忍”世人皆知,他忍受宫刑并不是因为他贪生怕死,更不是想要苟延残喘地活,而是为了完成他的旷世之作《史记》。这也是他对自己命运的一种很好的抗争,是对正义的坚持和对他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实践。因而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忍的是宫刑之辱,负的是写史记之重。
  一个统一,就是将自己的表演风格与全剧风格的和谐统一。我的表演风格是洒脱、刚劲、大方、精悍细致。而《司马迁》的表演手法是在动与静相衬、虚与实结合中以体现一种凝重、悲壮的情趣韵味而传神写意的。如何将这两种表演风格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而使人物性格中升腾出一种有诗意的哲理意蕴呢?这就得益于我自己对司马迁这个人物形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琢磨,我积极寻找司马迁的生活愿望、行动目的,领会人物的思想逻辑、感情基调、个性特征、行动步骤,以及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自己找到了符合人物需要的、有血有肉的表现方式,最终刻画出了这个鲜明的舞台形象。
  司马迁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我艺术生涯道路上的一次飞跃。我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将不断地充实自己、挑战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为广大观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舞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