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晖随笔系列(4)

钞票动力论

○ 王晖

文化艺术报 副刊
  台湾林清玄是一位高产作家,据说,在台岛已出版一百三十多部作品,大陆也为他出版了五十多部文字集。谷雨前夕,他来南京参加新作《平常茶非常道》签售,谈到写作速度,林说:“别人以为我是每天都在大量写作,其实不然,我每天写三千字,一个月就有九万字,一年就有百万字了。”申明不会用电脑,全靠手写,并庄谐杂糅地解释“快”之奥秘:“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华人中写字最快的作家,我是第三名,排在第一的是倪匡;他一个小时能写六千多字,而我只能写三千多字。有人就去问倪匡:‘为什么你能写得这么快?你的朋友林清玄只能写你的一半?’倪匡哈哈大笑说:‘那是因为我的面前放着美金,我每写一张就翻一张美金,而放在林清玄面前的全是台币!’”
  言及写作动力,港台作家常常举陈钞票。如香港另一位高产作家李碧华不仅在众所周知的《自述》中说:“……什么时候心情最轻快:当钱包越来越沉重时。经常阅读的杂志:银行存折。”更明言:“创作灵感?有什么好问?只消打开银行存折,瞄一瞄那数字,吓?就这个?多恐怖!大吃一惊,马上灵感泉涌,挥笔疾书,毫不伟大。”而大陆作家一般避举此例,甚至耻言钱为写作动力。至于原因,浅观是如此说来有悖国人历来秉承的“君子不言利”理念或作家受到的“为了人生与社会写作”之教育;深究则可能因大多数作家均有工薪这一“铁杆庄稼”保底,虽不能佑助整日锦衣玉食、笙歌纵好,却起码可保素常衣食无虞、生活安康,不至于像完全被推进市场的港台作家,不摇笔扒分则无衣遮体、无食果腹,因而尚存精力与时间来矫情地秀秀清高。
  如果说扒分成为创作动力,几为港台作家共识。那么,言及在国际市场汇价高的美金比汇价低的台币对写作者动力更大,则是倪匡对“钞票动力论”的发展与延伸。
  只是以全球视角观之,此“发展”是否仅属倪匡专利,尚不好确定。记得看过法国专拍商业片导演弗朗西斯·维贝执导的“鼻牛儿”喜剧电影《你丫闭嘴》,甫启幕,便是大明星杰拉尔·德帕迪约饰演的“笨盗”钢蛋去抢银行的镜头。他误冲进一家外汇兑换所,手持短枪指向交易柜台内忙碌的工作人员,逼其交钱,交易窗口递出一大叠日元。钢蛋愤怒地问:“这是什么?”工作人员答曰:“日元。”智商不高的钢蛋将日元视作中国货币,并以为欧元是法国货币,遂不悦地喊出了下面这句十分滑稽的话:“我对中国钱没兴趣!我要法国的欧元!”抢劫还选择币种,着眼点也是看重欧元在国际市场汇价高于日元,劫获一叠欧元,远胜一堆日元,且得手后尤宜轻装逸去——故“笨盗”如钢蛋者,亦青睐欧元,却不待见日元。
  至少在这一点上,笑翻世界的法国“笨盗”钢蛋与蜚声华人圈的香港作家倪匡识见相当,成了钱锺书“东海西海,心理攸同”论断的一个绝妙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