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风云录

○ 思博海

文化艺术报 文化神木
    清明公祭杨家将
  说起麟州,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但说起杨家将,却家喻户晓。神木当地百姓又把麟州称为杨家城。日前,当地82岁的文史专家杨文岩为我们讲述了当年的故事。
  杨溥迁坟其后人辗转来到麟州杨家沟
  有唐一代,弘农杨氏家族出了11位尚书级的高官。其中,唐穆宗时期担任户部尚书的杨於陵曾受封“弘农郡公”,居于长安城新昌坊。到其曾孙杨溥一代,因政治黑暗决定举族北迁延州。定居延州后,杨溥不干政务,率举族一心务农为业。经过数年经营,杨氏家族迅速发展壮大。
  杨溥长子杨安贞决定继续开拓家业,便将二弟杨安吉留于延州,自己带领族人北上,辗转定居神木市贺家川镇杨家沟村,迅速发展为当地大户,训练家兵、家将,还在今沙峁镇裁员沟村西建起了一座“杨家城”。
   杨家主政麟州子孙抵辽国、御契丹
  唐朝末年,麟州城防已是大空,地方势力涌起。当时的杨家家主杨弘信趁机进驻麟州城池,自立为刺史。杨弘信主政麟州,历五代各朝,始终坚持“静观中原大局,再图投靠”。后汉建立后,他虽承认麟州地属河东,却又把管辖权牢牢控于己手。
  公元949年,杨弘信之子杨业(又名杨继业)与府州折德扆之女折赛花结为夫妻。两年后,杨业东渡黄河,在北汉刘崇军中任职。宋太宗赵光义征太原时,杨继业晓以大义劝北汉归降宋朝,促使国家统一,遂成为北宋名将。公元986年,契丹国母萧太后统兵十万进犯宋朝,杨业因潘仁美等人出卖,受伤被俘,绝食三日而死。其子杨延昭继承父志,镇守边关二十余年,病死后棺木南运时,一路上百姓望棺痛哭失声。后来,延昭的儿子杨文广被范仲淹宣抚陕西时提拔,后在大将狄青麾下供职,东西征讨,屡立战功。
  公元952年,叱咤风云的老英雄杨弘信逝世,麟州刺史一职由次子杨重勋继任。重勋一边与后周、北汉等政权周旋,一边英勇抵抗来犯之敌,在群魔乱舞的年月,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地守卫着神圣的故土和一方百姓。
  公元960年,杨重勋率麟州百姓归顺宋朝,后因战功显赫升任建宁军节度使、宿州保静军节度使等职。公元975年,杨重勋病死,他的儿子杨光被任命为麟州剌史。杨光死后,因子杨琪年幼,朝廷又出台了削藩政策,从此,重勋一脉再没有专麟州之土。
  然而,将麟州城守卫到最后的,还是杨家将的后人。据《宋史》记载,公元1124年,北方的契丹族在中亚一带自建国家,史称西辽。该部落的10万余众在小曲禄的带领下大举南侵,攻打麟州,企图打开南宋的北大门。杨业的另一个孙子,时任麟州刺史的杨宗闵联合府州折家军共同抗敌,取得一次次胜利,并在一次战斗中擒杀了小曲禄的父母妻子。从此,小曲禄对杨家更加恨之入骨。
   壮烈牺牲,杨家将曲终人未散
  公元1126年,小曲禄趁麟州军队及青壮年被抽调参加交城战役,再一次纠合燕云溃军以及羌、奚、鞑靼等部落10万余人,扑向麟州。驻守麟州建宁寨的正是杨宗闵之子、杨业的重孙杨震,他率领城内妇女老幼百余人屡挫攻城之敌,但终因粮尽矢穷,在坚守10多天后,建宁寨被小曲禄攻陷,杨震夫妻、子女共数十口,与全城军民壮烈战死。
  杨家将用生命和鲜血誓死捍卫故土的悲壮经历,感动了世世代代的麟州人,也一直通过史料、文学著作传播后世,感动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
  负责介绍的杨文岩就是杨家将的第47代传人,他们家族依旧人丁兴旺,在杨家将精神的影响下砥砺奋进,为国家社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现如今,麟州旧址已修建起了杨氏家族祠堂,祠堂院落中间的玻璃里,有一只曾经前脚被砍的石白虎昂首挺立,依旧守护着杨氏家族历代英雄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