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丰富群众生活,娱乐百姓身心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足而求精神。当代中国,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再也不用为吃穿用度发愁,因此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满足。自古以来,从勾栏瓦肆到酒坊茶馆,中国人对表演艺术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结。喜剧小品作为表演形式的一种,供观众在茶余饭后欣赏,深受百姓欢迎。
1、生动通俗,妙趣横生
白居易的诗歌之所以能达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流传程度就是得益于其诗歌的通俗易懂。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喜剧小品是“接地气儿”的百姓艺术。其情节简练但主题鲜明、语言生动通俗却又言浅意深、人物表现夸张却鲜活典型,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当代人的审美心理,独具魅力。喜剧小品往往从选材上就注重选择人民群众所熟悉的故事情节,加以夸张地幽默表现,生动通俗又妙趣横生。
2、娱乐大众,调剂生活
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为喜剧小品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这种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走进了千家万户。群众常常被演员生动幽默的表演逗得捧腹大笑。笑一笑,十年少,喜剧小品丰富了群众的休闲方式,缓解了群众生活压力,娱乐了百姓身心。因此在精神压力大的现代社会,很多群众喜欢在休息时观看喜剧小品来放松自我,调剂生活。
二、展现生活百态,引导人心向正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喜剧小品成长于百姓日常生活这片沃土,源自生活、贴近生活,以一个个幽默风趣的故事和生动夸张的表演,让观众在捧腹过后,转念反思,受到启迪,使人“杂念去除,趋向崇高”。
1、源自生活,形象鲜活
我们常说喜剧就是把丑陋的东西拉近了给人看,剧作者们善于选取百姓生活中的热门事件、细微变化甚至是针对社会弊端、不良风气来进行创作,将那些在常人看来混乱不整的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比如蔡明和潘长江表演的《想跳就跳》将老年人的孤独展现了出来,郭冬临的《家的味道》将现代人漂泊在外渴望家的温暖的心态展现了出来,郭冬临和牛莉表演的《人到礼到》赤裸裸地嘲讽了当代随礼成风现象。喜剧小品将这些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人性主观脆弱面客观地外化在观众面前,形象鲜活,刻画巧妙。
2、高于生活,发人深省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可以更强烈、更集中地反映生活,同时又能以作品为载体塑造更典型、更理想的个体形象来影响受众感官,反作用于生活。喜剧小品选材既有歌颂美好品质和生活积极方面的,也有很多是借助作品来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但都以更典型的形象,更强烈的表达,在“乐”“趣”中深入浅出地引领观众进行领悟思考,很多作品在欢声笑语之后发人深省。例如沈腾的《扶不扶》用巧妙的手法展示了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因老人被撞倒而引发纠纷的社会问题,因为直指社会热点,爆笑吐槽中传达正能量而受到观众的强烈赞许;赵本山的《相亲》通过夸张的表演让我们明白默默相守、给予我们关怀和温暖的才是真正的、值得珍惜的爱人。
艺术创作往往具有尚“善”的价值取向,这一点在喜剧小品表现里是十分突出的。无论是歌功颂德还是针砭时弊,喜剧小品都努力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象,寓教于乐。观众能从很多方面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郭沫若指出:“我承认一切艺术,虽然貌似无用,然而大有用焉。”喜剧小品源自生活,角度新颖,语言通俗幽默,正是因为具有这些特点所以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在给观众带来快乐的同时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观众思考,引导观众从更积极的方面来感知生活,修正人们的价值观念,宣扬道德典范,指引群众趋向崇高,对文艺受众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