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3版
发布日期:
浅谈民族器乐声部组合、音色与乐队指挥的训练
■ 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严松波
  不同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彰显出作曲家的思维与审美,其作品特点的形成,首先是受到其自身所固有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的影响,其次是人文背景及社会现状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导向。指挥技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伴随着社会变革与新文化思潮的涌现而变化发展的。不同乐队编制具有不同的音色特点,指挥技术的合理运用,体现了指挥本身的音乐文化意识和审美,一方面对作品予以合理诠释,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有力地推动了管弦乐队的发展,使之更符合时代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
  本文现就目前的乐队组合形式做简单介绍,现代管弦乐队组合:1、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分四个乐组:管乐组、弹拨组、弦乐组、打击乐组。2、吹打乐组合:河北吹歌、长安鼓乐、鲁南吹打等。3、弹拨乐组合:多以现当代作曲家创作之作品组合。4、纯打击乐民间组合:山西绛州锣鼓、安塞腰鼓、甘肃羊皮鼓等。5、现当代打击乐作品:打击乐组合。6、各种形式组合的室内乐。本文主要针对民族管弦乐的特点,通过树立良好正确的指挥意识,进而指导处理音乐作品方面的简述。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四个声部组,每一个声部组的演奏特点和音色,了解每组声部的演奏方法与音色特点对于指挥处理作品来讲,至关重要。作为乐队指挥,不但需要有规范专业技术,更需要具备广泛的乐器法知识为基础,才可以在排练演出中运用其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准确合理地对作品予以诠释,这在试奏新作品中尤为重要。以下为常规民族乐队编制中四个声部组的乐器明细以及演奏特点:1、管乐组:竹笛、唢呐、笙。2、弹拨组:柳琴、琵琶、扬琴、高音阮、中阮、大阮、三弦、古筝。3、弦乐组: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民族乐队早期这两个声部是乐器改良后的革胡和低音革胡,经过多年的演出实践,目前大多数民族管弦乐队这两个声部是用西方乐器低音乐器)。4、打击乐组:鼓类—定音鼓、排鼓、板鼓、中国大鼓、堂鼓、小军鼓、大军鼓等;铜器镲类—吊镲、对镲、中国大镲、京镲、小镲、水镲等;铜器锣类—中国大锣、风锣、中音虎锣、高音锣、手锣、马锣、云锣等;板响类—木鱼、排梆子、楠梆子等;旋律打击类—木琴、铝板琴、钢片琴等;另有一些特殊小件打击乐器这里不做过多介绍(因中国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本文仅作分类)。每个声部组的演奏特点决定了指挥大多数情况下对于该声部的指挥技术与方式的运用,但也有个别作品中的某些特殊演奏手法,这也就是对乐队指挥者而言,需要在技术上做出相应调整,也充分说明了,指挥技术是伴随着音乐作品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高的。
  一首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形式也不尽相同,作品风格和特点与作曲家的人文背景、思想意识、审美标准息息相关。作为乐队领导者的指挥而言,如何在不同作品中更好地把控乐队演奏、音色的平衡与融合,是指挥工作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问题贯穿整个排练工作,并直接影响一个器乐作品的排练演出效果和质量。
  首先是关于总谱的准备、研究的这个问题,较难统一一种意见和方式,因每个人都有其自己常用的读谱方式和方法。现就我在工作实践中的读谱习惯,细谈乐队排练工作原则。细读总谱:关注作品的细节,并做各种标记,与作曲者一起就作品中的细节进行沟通,仔细记录作者的意见和要求,对于作品中的一些困难片段和某些标记在演奏中无法细腻表达的地方,及时与作曲者进行有效交流意见,以期准确体会音乐的性质以及速度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同时还要理解在预先独立研究总谱时所没有理解的无数细节,为了使这阶段的工作效率高,则必须保证充分的读谱环境和读谱计划。其次:乐队的编制是否合乎作品的编制要求,如有些作品在某乐队无演奏所需乐器,这种情况虽不多见,但也偶尔发生,所以在排练之前,需要慎重考虑后而做出合理调整。而对乐队整体的演奏能力的了解,则是能够做出合理调整的前提条件。第三:演奏员的个人演奏能力对作品的排练成果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点,作为乐队的常任指挥应有充分的考虑。第四:乐队的整体演奏风格以及演奏的强项和弱项,对调整和处理作品起关键性作用。第五:不同的演出场地和反音设施对乐队的演奏与影响同样颇大,尤其是在反音较为浑浊的场地排练和演出,更多的需要考虑音量、乐器演奏方法的调整,以期作品的层次的音乐表情准确表达。下面就乐队指挥在排练演出中的工作原则和排练侧重点做以细化赘述:
  总谱准备和研究:确定一部作品的所标速度,“倾听”总谱,利用内心的听觉来理解和记忆作品内涵、内容以及作者意图。研究总谱配器特点,以便于后期排练中解决音响音色平衡之问题。在众多不同音乐织体中分类出主题段、旋律线、律动特点,用自身的内心听觉来感受作品的全部声音综合,并在总谱中仔细标记出所有的音乐色彩,特别注意每乐章、每段、每乐句的作品要求,并使其与乐队各声部中所特有的音乐色彩吻合。重点乐段和乐句的演奏法、音乐表情,做出准确合理的应用与处理方式。仔细而安静地研究速度、音响的性质以及和声的处理手法,直到自身得到了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演奏计划形成为止。
  作品处理:音乐风格是作品处理的支点,在目前的大多数音乐作品中,任何一条旋律线都应当是流畅完整的,指挥在处理这一作品灵魂时显得尤为重要。如要避免缺乏生动性,则需要对它进行基本速度、力度、表情做出某些变化。如rit、rubato,这些具有个性处理的乐段和乐句,乐谱标记不可能完全准确指导演奏来解释此处音乐处理,它也尽可能地由指挥参与或演奏者细致地演奏与体会。而对于力度上的处理,则更加复杂。大的方面是时代不同,对演奏力度的要求跟习惯听觉有差异。
  音色的平衡:这涉及到演奏法的合理运用和通晓乐器演奏特点,诸如弓法、指法、手部演奏位置、等等。乐队演奏中状态的松弛是保障良好音色的前提:管乐应注重自然呼吸方式和演奏呼吸方式的区别,强调该声部的协调性和融合性,达到其声部的群体感,并针对不同的作品内容再仔细整理出各小声部的音乐表情、层次、幅度和乐器特点。弦乐的饱满纯净与线条的流畅是该声部理想的音色追求,其整体的音色厚度及清澈圆润的音色是乐队的音色根基。弹拨乐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有别于西方交响乐队的一组特殊声部,演奏法颇多,如想完成群感和统一的音色,则需要对整体的演奏法做规范调整,使之基本演奏发音结实有力、张弛有度,该声部爆发力强、张力大,在演奏方法得当、训练有素的条件下,从而达到颗粒感与混合群体音色的综合要求,以期拓展扩大该声部的表现空间。打击乐声部对乐队整体的情绪与音乐张力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其重点核心作用除了气氛渲染以及意境的营造之外,更多的是与其他声部在音色音量上的平衡与和谐,进而达到与其他声部在演奏过程中的和谐与完整。演奏者本身的演奏习惯之外,更重要的是指挥对音色处理之后的演奏要求。
  指挥的要求:首先是对所要演奏的、对于自己以及听必须真诚,通过对作品的深度研究分析,指挥本身应该有其与作曲家略有不同的理解,这基本表现在音乐进行中的速度、力度、幅度、张力、表情上的微小差异。但这并不过多地违背作曲家的作品要求,指挥的“二度创作”从某种程度来讲,也是对作品的深度加工(前提是指挥者本身阅读总谱的能力),其目的也完全是为更好地表现作品内涵、诠释作品思想。所以必须使这一感念以指挥者特有的意志力,在纯一性的条件下再现个性的音乐处理。但指挥者需要牢记此点:音乐的多样性、复杂性是其表现形式的特征。指挥是最重要并且是在演奏作品中负有更大责任的一员,通过其精湛的指挥技术、饱满而富有激情的演奏来感染听众教育听众。指挥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给作品一个真诚的演奏状态,带领乐队全身心地投入演奏,与作曲家良好的沟通后的处理意图实施,最终得到作者认可与听众的接受。除此外,关于作品速度方面的原则及理解应遵循一定的指挥意识要求:挥拍的速度把握自音乐开始起至结束是一个完整的且同作品要求一样的多样化设计过程,挥拍不能像高压的铁锤,起阻碍与催逼的作用,对于音乐挥拍速度的控制,如同人类脉搏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培养良好的指挥意识对作品的处理尤为重要,它体现的是指挥者综合艺术素养和指挥技术发展的方向。指挥者对于演奏者所起的暗示作用大小,是决定指挥价值的因素,而指挥的个人情感、思想意识、价值观、审美观是其指挥意识的根本源泉。即使是最为艰辛、努力以至于勤奋的排练也不能像指挥者本身所具有的个人想象力、完美的人格与情感那样激发、发掘演奏者的潜能。但作为音乐作品的第一诠释者,这种意识并不以个人意志转移的,而是产生于作品本身的那种创造活动在指挥内心充分理解后的音响再现,使之超越再创造的狭隘的局限性而成为崭新的作品诠释者。当然,指挥者的个性消失越多,以致其能够通过自身的艺术修为,形影不离地追随于不断发展的音乐作品,并为音乐作品的发展倾其所想所念,以期奏出符合时代思想的具有深厚内涵的音乐作品,从而全面提高和完善音乐作品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