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外景 在西安市曲江新区的南城墙遗址区有一家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民间博物馆,建成时恰好是西安市的第100家博物馆,该馆收藏有汉代书籍、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纸质文件、南北朝至五代的佛教经画、经卷、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陶器、玉器等6000多件文物艺术品,致力于推广、保护和传承佛教文化以及红山文化。
“城墙里的博物馆”
文化艺术报:请介绍一下博物馆的取名由来、建馆背景以及为何被称为“城墙里的博物馆”。
姬乃军:我们以“源浩”寓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浩浩荡荡。中国古代曾编纂过一部佛教经典,名为“华藏经”。因我馆收藏中包括经卷在内的佛教文化艺术品较多,因此,我们既以“华藏”寓意我们在收藏和展示中华之宝,也以“华藏”凸显我馆藏品中的佛文化艺术特色。
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开馆于2013年5月18日,选择这一天开馆也是借“518国际博物馆日”之吉,而我们恰巧也是西安市的第100家博物馆。我馆由北京“中拍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鲁智勇先生提供藏品、陕西“奥达企业集团”董事长王发友先生提供场地并由双方共同出资依法兴办的。
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坐落于西安曲江新区大唐不夜城南端的唐城墙遗址公园内,建筑主体是由张锦秋女士设计的唐城墙纪念性建筑,经考古发掘考证,博物馆建筑之下为唐代长安城南城墙启夏门遗址的所在地。在唐城墙纪念性建筑之下设立的博物馆,不仅体现出唐长安宏伟壮观的风采,更弘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博物馆也被称为“城墙里的博物馆”。
文化艺术报:请介绍一下咱们博物馆的展厅设置以及馆藏精粹。
姬乃军: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3761平方米,建筑仿唐代外郭城城墙而建,展厅按照唐代城墙的建筑形制布展,形成2000多平米的“Z”字形展厅。我馆设有基本陈列和专题特展。
我们主要以佛教文化为主,比如印度“犍陀罗”佛教造像30多件,“秣菟罗”造像10多件,以及汇集历代、各国、各地域、各质地的佛教造像、佛经、佛画等等,这是在全国来说,都是为数不多的;还有就是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陶器、玉器;在金银器收藏方面,我馆收藏的西方金银器就有20多个国家的珍品。我国的金银器则有汉代、南北朝、隋唐、辽代、元代金银器。其中,辽代金银器自成一体,这也是特色之一。还有成体系的水晶、玛瑙器物和一些丝绸制品。
我馆藏品中的珍品较多,诸如汉代纸质书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纸质文件和信函、南北朝至五代的佛教经变画、经卷、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鎏金银罐、大夏嵌宝石金质腰带、希腊大夏金冠、约4000多年前中西亚地区的铜铁合金嵌银短剑、有古希腊铭文的金嵌玛瑙希腊神话故事坠饰、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玛瑙牌、犍陀罗佛造像、痕都斯坦嵌宝石玉器等。
藏品多为馆长个人收藏
文化艺术报:据了解,你馆的主要特色是佛教文化艺术的传承以及有关“红山文化”的艺术品,那么,请介绍一下博物馆展品的来源以及这样定位的缘由。
姬乃军:我馆藏品的主体多为馆长鲁智勇的个人收藏,有的通过拍卖所得,有的源于收藏者之间的交换,还有一些捐赠。这些藏品的收集主要还是缘起馆长鲁智勇儿时环境下形成的兴趣爱好以及之后多年学习中对早期中华文明史的关注。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鲁智勇馆长喜欢去庙会游玩,因为可以看到许多少数民族艳丽豪奢的特色装束以及不同的民族风俗、生活习惯。馆长觉得很神秘,也很好奇,所以就逐渐培育出了兴趣。那时,铁工厂、县里的废品收购站、锁厂更是馆长喜欢去的地方。因为那里也许有“铜哪咤和孙悟空”,后来才知道那都是四臂、八臂度母(菩萨)等藏传佛教的造像、大钟、大釜等。在六七十年代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当地很多寺庙被拆,许多宗教类文物流落民间,继而被当成废铜卖给收购站。在锁厂的炼铜(做铜锁芯)车间,有很多的铜质佛像、器具和古代钱币。看着一件件铜器被大人们扔进炉中,瞬间化为铜水,鲁智勇就觉得很可惜,就希望着要将这类铜器和古钱收藏起来。这也是鲁智勇收藏生涯的开始。
上初中时,化隆县文化馆的图书室开始对外开放,他开始借阅考古书籍和各种能借到的画册,直到上大学时到了西安,文物迷就如鱼得水。因在法院经济庭工作,他得时常出差下乡,这也正是到处转转看看,发现点东西的好机会。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走到哪里就看到哪里,就淘到哪里。因为在西安上学,有机会接触到了何家村的窖藏文物与法门寺的金银器。由于母亲做过多年钣金工,小时候又接触过很多寺庙的金属器。自然地,就将更多的关注力放到了金属器的收藏上。后由于馆长在北京工作,因此也就成为了潘家园古玩城的常客。当然,他也是西安的中北古玩城、天津沈阳道、成都宋仙桥、深圳古玩城的“熟脸”。久而久之,除去不少打眼的赝品,他也积累了不少艺术珍品。
文化艺术报:说说我馆近几年举办的展览情况吧。
姬乃军:开馆以来,我馆除在自己的场馆多次举办展览外,还在西安半坡博物馆举办了《契丹水晶臻品特展》,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博物馆、包头博物馆、阿拉善博物馆分别举办了《珍馐玉馔古代饮食器具展》,在山西晋城市博物馆举办了《纵横万里跨越千年丝路特展》,在安康市博物馆举办了《契丹文明辽代绘画精品展》等,2015年10月,还以甄选文物参加了国家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配套文物展,即《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我们提供的契丹水晶围棋盘、水晶蒙古象棋、两晋时的叼羊彩绘木版画、龙柄鎏金流星锤、弓箭等一系列体育藏品受到了参观者的一致热评。2016年我馆举办了《世界之眼——丝绸之路钱币大展》。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举办了《英雄的史诗》展览;另外还举办了《不忘初心,勇立潮头》图片展览。2017年5月10日,在我馆办了《琼玉华章——古代玛瑙精品展》和《丝路记忆》展览,这些展览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除常规展览之外,我馆也正在与相关文物保护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开展了深度研究有关珍贵文物的材质、制作工艺、保护方法、探究其历史信息,对其中的带病文物进行保护探索,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法并予以修复等文保科研工作,并已修复保护其中的汉代、唐代棋具、南北朝丝绸等三十多件珍贵历史文物。我馆馆长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分别捐献给陕西安康博物馆、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鄂尔多斯博物馆青铜鼎、玉器等近百件珍贵文物。还于2015年和2016年春节期间,分别举办了惠民鉴宝活动,面向社会免费鉴宝。
全国首家晚间开放的博物馆
文化艺术报:我馆当初为什么提出了夜间开放的想法?
姬乃军:博物馆夜间开放的模式,有助于增强观众与城市的良性互动,提升城市文化活力。我们博物馆位于“大唐不夜城”景区,为配合曲江景区的氛围,打造旅游胜地,晚间观众在游览完夜间景区后,进去我们博物馆欣赏展品,观众们看到博物馆的这些珍贵展品也是很震撼的。同时也是为了方便上班族,让他们下班后也能参观。
不过进行夜间开放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安保以外的实际困难,与公共资源的对接并非想象中的简单。为此,我馆现采取的提前预约方式,在提前预约确定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提供晚间开放服务。
文化艺术报:请您介绍一下博物馆的游客接待情况以及博物馆的运营情况。
姬乃军:据不完全统计,在不包含外出临时展览观众人数的情况下,我馆已接待的观众已经超过60万人次。
我馆刚建馆时,有发售门票(三十元)的资格。从今年开始,为响应国家号召,已实行全面免费对外开放。除去场地、装修、展品等原始出资外,我们博物馆每年的基本运营经费消耗在200万左右,而政府每年给予补助在40万左右是远远不够的,非国有博物馆在发展路上的困难的确很多。尽管生存很艰难,但是董事长也一直强调,让我们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忘初心,坚持对文物事业的热爱和支持。
文化艺术报:对于非国有博物馆的生存现状,您有何建议?
姬乃军:目前,西安市非国有博物馆的举办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企业出资,二是由知名企业家个人出资,三是由收藏爱好者个人筹资。初创阶段,前两者资金来源相对可靠,运行情况尚好。但目前我国的文物政策是馆藏文物难以流通,继而也导致相关基金没有国外艺术品基金的筹措和发展基础和空间,目前国内企业家对公益文化事业的热情和支持也是相当缺乏的。从长远来讲,这三种方式下的非国有博物馆都难以持久,抵御风险能力也非常低,藏品增加、人才培养和储备困难、科研困难、文物保护相对于文物收集更困难。
因此我建议:第一,政府的政策要稳定,文物鉴定部门对藏品的展出应积极给予鉴定,给这些文物一个身份证。第二,非国有馆很多藏品多是从古玩市场淘来的,因此,古玩市场的发展应更加规范化、合法化。以免非国有博物馆背市场不规范发展的“黑锅”。第三,政府应适度加大资金支持,其实民间收藏的确藏龙卧虎,民间收藏者为收藏往往倾尽家财,在他们举办博物馆前提下,国家已经省去了征购文物的巨额资金,适当增加对非国有博物馆的运营经费支持,使收藏者们举办的博物馆获得基本运营条件而使之长期化是必要的和公允的。第四,非国有博物馆人才极度欠缺并且缺乏留住人才的基础。我是从西安事变纪念馆退休后才受聘到这里的。像国有博物馆有编制、五险一金、福利保障和各种晋升渠道,这些优势在民办博物馆根本没法比。据鲁馆长介绍,源浩华藏博物馆在五年之间,除了保安人员、厨师外其他工作人员已经走了好几拨,对于培养人都有点胆怯和寒心了。我联想到今年西安市一家国有文博机构招聘6人而吸引了上万人报考的火爆场景,对比民办博物馆的门庭冷落,不禁让人唏嘘。
文化艺术报:我馆未来的工作计划是什么?
姬乃军:近期,我们和一些高等院校以及文保机构开展科研文保活动,并进行相关文物科研类专著、图录与普及类图书的编纂和出版。同时,联合相关机构开发销售文创产品。同时,作为世界水晶之都的东海市已邀请我馆参加第十四届水晶文化节,为此我馆正在积极准备,在今年9月26日起,我馆组织的180件(套)古代水晶文物艺术品将在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展出。预计10月份前后,还将在本馆场地举办大型的“纵横万里跨越千年——丝路聚珍”展,届时将展出包括横贯东西方丝路的金银器、铜器、丝绸、彩陶、信函、木牍、佛文化艺术绘画和造像、琉璃制品、钱币等800-1000件丝路文物。
文化艺术报记者 康于
“馆长访谈”邀您来谈
协办单位:陕西省艺术馆
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曾撰文说,陕西拥有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在当代中国文化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陕西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大省,决定了我们必须肩负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
《文化艺术报》馆长(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访谈栏目,通过对馆长们的访谈,扛起宣传文化陕西的大旗,讲好陕西故事,跳出“城墙思维”,让陕西的厚重文化走出去,让陕西和陕西人的生活更加丰满立体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邀约热线:029—89370002邮箱:whysbbj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