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C02版
发布日期:
文化馆长谈文化(第22期)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馆发展
■ 汉中市洋县文化馆馆长 赵剑波
    赵剑波馆长向中国之旅考察团介绍洋县非遗保护工作情况。
  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对群众文化工作者提出的一项新使命。特别是2017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并实施,更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群体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高要求。那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群众满意?才算是贯彻好了这个保障法呢?
  我个人以为,不管是稍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好,还是现在的《保障法》出台也罢,其目的都在于要让老百姓真正地享受到文化服务的乐趣。说简单一点,就是文化工作者要多出花样,精心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感到文化服务无处不在。其实,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最近两年,我馆不断地在思考和探索,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点经验。具体措施表现在:
  其一,是馆办刊物《洋县文艺》。这本刊物除了刊登文学作品外,开辟有“洋州舞台”、“音乐天地”和“书画长廊”。这几个特色栏目的开设,既服务了群众,并且培养了一批本县的舞台作品创作、音乐作品创作与书画艺术创作的爱好者,又为本县的表演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演唱作品脚本,为县内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园地。刊物每期向群众免费发送800多册,年2500多册。
  其二,是我馆一直坚持每年春节从初一到初六期间,举办庆新春“过年六天乐”文化馆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内容有书画摄影展览、皮影戏木偶戏演出、谜语有奖竞猜、非遗实物陈列展等种类,节日期间接待群众1.6万多人。
  其三,是组织秦腔爱好者和民间歌手在文化馆馆前小广场常年进行街头自乐班演唱,每周最少一场,年演出45场以上,娱乐群众全年累计达5万多人。
  其四,组织馆内书画、舞蹈干部进社区、老年大学课堂、村庄,对文艺爱好者和中老年学员常年进行舞蹈、书法绘画辅导培训,并积极组织本县书画作者每年深入山区、乡村写生训练3次以上。
  其五,我馆艺术辅导干部多次到县域外以交流互动的形式开办艺术讲座。
  其六,为应对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设置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内容,我们在配合固定书画展室展览的同时,多次开展户外“专题艺术展览”,如伊伊景区伊伊社区、梨花节、财政公路系统等书画专题展览、春节少儿书画及摄影作品综合展览等大型广场展览,方便了群众,调整了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任务新需求。
  以上措施和实践,切实改变了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模式,也充分解读了公共文化共享的概念。但是,面对新要求新定位和新形势,我们不得不继续突破,不断寻找新思路新方法。
  我认为,县级文化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上,还可以从以下方式进行尝试。那就是:“积极组织社区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以特色文化活动的纽带来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因为社区是城镇化新格局下城镇的重要组成形式,是群众最多的地方,搞好社区文化服务,既是对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是贯彻《保障法》的最好体现。
  今后,希望文化馆的发展之路可以朝着“群众之家”的方向迈进,把文化馆办成类似于“农贸市场”那样的场所,群众想在文化馆举办什么样的文化活动由他们做主,文化馆人不但大力支持还应当倾心指导、为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