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美术设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创新中体现价值,从而使舞台美术焕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下面我就其作用以及舞台美术设计者的创新意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舞美设计是戏曲舞台呈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是综合性很强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囊括了文学、表演、朗诵、音乐、舞蹈、化妆、服装、舞美、灯光、音响等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在最初的戏曲舞台上,舞台美术主要是指在演出中与演员直接有关的化妆、服装和随身小道具。比如,一抹胭脂、一方手绢、一把扇子,渐次发展到有了简单的桌椅、屏风、布景等。随着大批现代戏及新编历史剧的涌现,各种演出技术条件的日趋完善,艺术造型手段的逐渐增多,舞美设计也不再是单一的化妆和摆放“一桌二椅”了,其呈现方式日益丰富。由于它涵盖了文学、历史、几何、物理、美术、机械原理等众多学科,这就需要舞美设计者不断学习和探索。舞台是一个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但戏曲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同时,戏曲艺术的美学原则决定了演员是舞台表演艺术的创作主体,以虚拟性、程式化的表演来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这就要求舞美设计要善于把握时空观念,并最大限度地给演员的表演提供空间。所以,舞美设计者首先要通读剧本,了解剧作意图、剧中人物、剧情发展,其次要服从导演总体布局,根据导演对整台作品的定位、演出风格的确立、演员主要表演区的功能分割乃至演员进、出场的线路划定,在导演明确的指导意见下进行舞美设计。同时,还要认识到,舞美设计既不可能在整个舞台演出中处于主导地位,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完成服务功能,舞美设计既能通过人物和景物造型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也能有机地创造和组织戏剧动作空间,准确地表现动作发生的环境和地点,良好地营造剧情所需的情调和气氛,最大限度地帮助演员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剧本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比如,舞美布景除了单纯的反映外在形象,时代特征以外,为艺术表演的延伸时空性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它为剧情发展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艺术表演中,从头到结尾的布景,成为一条主线与作品结构紧密缠绕在一起。秦腔现代戏《日本女人关中汉》的舞美设计就很别致:天幕是一个直径6米的大月亮,随着剧情的变化和人物情绪的变化而变幻色调;表演区用转台设计了一个圆形坡状平台,在坡背上写有时间、地点,将该剧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传达给观众。由于其质朴、凝重、空旷、大气,既符合戏曲的“景随人走”的写意原则,又在点明环境、衬托情绪、外化心理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一经推出,好评如潮!从这一类成功的舞台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设计者追求传统戏曲美学精神和现代意识的结合,以简洁代替大肆堆砌,以作品体现出设计者对于传统艺术美学原则的深度把握,从而使舞美设计成为戏曲舞台呈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戏曲舞美设计者应具备创新思维
人们总是在以前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迅速感到不满足,同时产生新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变化,一切事物都必须与时俱进,才能繁荣发展。从本质上而言,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没有创造和创新,就没有艺术的生命。同时,舞台美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虽然在整个舞台演出当中,舞美处于从属地位,但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随着现代舞台高科技手段的出现,舞美作为整部戏的重要外包装,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被动的服务局面,这就要求舞美设计师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意识,使舞美创造性地为舞台艺术服务。
在戏曲舞美设计过程中,思维意识的创新是极为重要的。思维是一种理性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思维意识是人们在思想活动过程中得出的普遍性认知结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受到思维意识的影响,而艺术思维是艺术创作的指导,所以舞美工作者的思维意识在其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其提升设计质量的。只有设计人员以创新思维从设计思想、理念方面对设计活动实施先导性影响,才能促使舞美设计的创新得以实现。
设计内容方面的创新也应该是在整体创新意识指导下的探索。内容是相关事物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全面整合体,对于戏曲舞美设计来说,其内容相当丰富,具体涉及灯光、布景、化妆、道具以及服装等方面。比如现在的布景设计很多都运用电脑三维动画与电视投影等布景,这样的创新由于能营造逼真、动感的新的美学意蕴,令人耳目一新。再比如,服装和化妆设计的创新,都是在运用新材料上下功夫,以增强时尚感,增强时代感。我们欣喜地看到,新媒体技术为舞台美术设计提供极为丰富的表现力。舞台美术设计作为艺术直观表现的代表,与新媒体技术进行结合,就能以它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和现代科技的新技术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新的材料在舞台艺术中得到广泛运用,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舞台环境。而舞台设备技术含量的显著提高,也为大型全自动机械型舞台,逐步取代原来功能单一的平台提供了可能。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布景、服装、化妆、灯光还是音响效果的创新,都应遵循戏曲的美学原则,同时还应考虑到剧种的风格特点。我国戏曲剧种繁多,舞美设计以及各类创新举措都应充分考虑不同剧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创新,最终以各类元素紧密结合的舞台呈现来实现文本和呈现形式的有机统一。
正如余秋雨说过的那样:“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因此戏曲舞台美术设计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对于戏曲风格特点的尊重,可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一些舞美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却忽视了中国戏曲的独特写意性,在创作新作品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实现创新思维意识的过程中,没有深入思考如何从内在思想性上去把握作品的精髓,在演出中营造庞大的构造、炫丽的灯光、繁多的道具,从而使得其作品对戏曲的中国化美学特征表现不足,严重影响了戏曲舞美的艺术性,对中国戏曲舞美设计的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蔡体良先生曾提出,“舞台美术的创造需要理性,舞台科技的参与也需要理性。理性,是艺术家自信的表现、成熟的标志……我对大制作不抱任何偏见,但不能以投入的多少去论艺术的成败、高下。作为舞台上的艺术创造,应该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决不能囫囵吞枣,一概照搬或一概排斥,形成一种创作的定式、一个固定模式,更不能产生非理性化的导向。无论‘大制作’还是‘小制作’,都可用简单的杠杆来衡量:一是它是否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二是它是否遵守、适应文化艺术市场的需求。这才是应抱的理性态度”。由此可见,如果舞美设计及其创新举措,如果不管演出的题材、风格、立意等内在主旨,片面地追求视觉效果,就会以肤浅、庸俗的视觉效果破坏了演出本身应该以人文精神、艺术思想、哲学思考等来引发观众在心灵层面共鸣的观演体验。
舞台美术设计是戏曲舞台呈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毋庸置疑的。而随着人民群众的欣赏需求的日益提高,以及新的技术、材料的不断涌现,舞美设计的创新势不可挡,而合理的创新应该是思想、内容、形式的协调统一。我们相信借助于创新思维意识,舞美设计必将以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递出独特的舞台艺术内涵,产生出极具魅力的舞台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