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合阳县活跃着一个稀有剧种——合阳提线木偶戏。它是我国目前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木偶戏之一。合阳人把提线木偶戏称为“线猴”,也叫“线胡”“线戏”或者“小戏”。它起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名角辈出,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合阳提线木偶戏角色主要有生、旦、净、丑等行当。其表演方法主要是提线。表演时,演员站在布帐后的木台上,手提木偶在帐前表演。提偶的线根据角色的不同,分别为五到十根不等。旦角线最多,除了头、耳、手、腰、脚之外,还有腹及肘、膝等关节处的加线,有十七八根之多,最长的线有三四米。表演者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技巧,悬控通常高80~90厘米、重3.5~5公斤的偶人做出走、跑、跳、坐、骑马、坐轿、舞枪弄棒、腾云驾雾、抡水袖、踢纱帽、闪官翅等难易不等的动作。有的动作,操作难度非常大,如旦角的“杨柳腰”“步步俏”等。
合阳线戏的唱腔称为线腔,是提线木偶戏独具的一种唱腔艺术。线腔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悲怆苍凉而不失激情,委婉细腻而不失刚烈,颇具秦人秦地的风韵和特点。合阳线戏演出的大都是传统剧目,如《李彦贵卖水》《三滴血》《借伞》等。
合阳线戏自古以来都是以师徒口传心授的形式传承,现在愿意学习线戏的年轻人已经很少,因此合阳线戏面临着失传的窘境,亟待抢救。合阳提线木偶戏现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整理/赵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