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世修得梅花骨 传奇人物,后赵开国皇帝石勒,于338年去世。他死后,儿子石弘继位,石勒的侄儿石虎杀石弘,取而代之,并将都城从河北邢台,迁到河北临漳。后赵石虎,比前赵刘聪,更凶暴百倍。他的脑子里整天只想着两件事,一是性欲,一是杀戮。这个杀戮包括把自己的儿子们孙子们,一个一个地尽数杀死。当听到了太子石宣,准备刺杀石虎,提前登基时,石虎抢先出手。把石宣绑到台下,先拔掉他的头发,再拔掉他的牙齿,牵着他爬到事先准备好的柴堆上,砍断手足,剜去双眼,然后点燃柴堆,将石宣烧死。石宣的幼子是年才五岁,当行刑官来拖孩子时,孩子拉着祖父石虎的衣服大哭,不肯松手,连衣带都被扯断,但终将硬拖去杀死。
石虎的疯狂兽行,为他所属的整个羯民族带来灭顶噩运。他五岁孙儿临死的一幕,令他深受刺激,从此一病不起,第二年即离世。儿子石世登极三十三天,即被另一个儿子石遵杀掉。石遵登极一百八十三天,又被另一个儿子石鉴杀掉。石鉴登极一百零三天,又被他的大将冉闵杀掉。石鉴的弟弟石袛,在后赵过去的都城邢台继位,支撑一年后就为部下所杀。后赵建国三十三年,在血腥中灭亡。
冉闵是汉人,他杀掉石鉴后,在邺城建立冉魏帝国,亦为十六国之一国。建国仅三年,即被从东北边陲汹汹而来的前燕灭亡。冉闵的部下,秦陇豪强,氐民族部落酋长苻坚,其时正在关东一带驻防,于是掉头向西,占领长安,并在长安立国,史称前秦。前秦亦是十六国之一个重要的国家,而由于一代英雄,仁厚包容的苻坚的出现,更令这个国家,给这个混乱的、血腥的、暴君辈出的时代,增加了少许的暖色调。
“关东”是当时的一个地理概念。“关中”当指八百里秦川,或曰渭河平原,或曰关中道,其间也包括千古帝王之都长安城——民间有“秦中自古帝王都”一说。“关东”则指今天的河南灵宝、三门峡、洛阳,山西的临汾、运城一带。同样的,“关西”则指今天的甘肃天水、平凉,宁夏的固原一带。古籍中有“关西大汉,击节而起,慷慨悲凉”几句话,当说的就是天水、平凉、固原那地方的人吼唱秦腔戏时的豪迈情景。
前秦在长安建都,逍遥园大约就是那时候建的,或者是在那时候扩大规模,成为朝廷的议事大厅的。苻坚传位给儿子苻生。这个苻生是个自幼瞎了一只眼的二十一岁的青年,暴戾、凶恶、形同禽兽。古籍中说,苻生大宴群臣时,凡是不酩酊大醉的人,苻生就让弓箭手一一射死。苻生问他的大臣:“你看我是个怎么样的君主?”被问的人惶恐说:“陛下是圣主!”苻生大怒:“你是谄媚我呀!”处斩。再问别人,那人谨慎地回答:“陛下是仁君,只刑罚稍微重一点。”苻生同样大怒:“你诽谤我呀!”也处斩。他令宫女与男人性交,亲自率领群臣在旁观看,又命宫女与羊性交,看能不能生下小羊。又把牛、马、驴、羊等活活剥皮,使它们在宫殿上奔跑哀鸣。或者把人的面皮剥下,再叫他表演歌舞。苻生杀得高兴时,把朝廷中所有高官,包括宰相元帅,统统在谋反的罪名下处决。又杀掉他的妻子梁皇后,他的舅父劝他少杀,他用铁锤击碎舅父的头盖骨,舅父脑浆迸裂,溅了他一身。
古籍中言之凿凿,这一切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都曾经是真实的发生。当一个人登上权力的峰顶,可以主宰生杀时,他可以丑陋到如此地步,邪恶到如此地步,暴虐到如此地步。也许,只能用“变态”来解释这些行为发生的原因。哦,那真是一个暴君的时代,血腥的时代,长达二百八十六年之久的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代,中国的老百姓就是在这样的血泊中挣扎和呻吟,举目望天,渴望得到拯救的。
是的,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在迎接下一个劫难和杀戮的间隙年间,或仰头望天。中国的老百姓,历来是像羊一样地被放牧着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孔老夫子的教诲,而帝王们则将他们分派到各州郡的官员,叫“牧”,也就是牧羊人牧马人的“牧”字。如今,列国林立,皇权倾圮,那些主宰生杀的列国帝王们,竟都是这样的一些禽兽畜生,如此这样,对于广袤地面的中国老百姓来说,他们的精神崩溃了,他们无所依傍,他们呼天天不应,叫地地无声。
既然皇权不再,无所依傍的人们哪,于是转而向文化传统寻求支持,或者换言之,向古老的道教和儒教呼叫救命。然而,他们深深地失望了。道教在某些方面,虽然仍然具有民间宗教的意味,但是它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帝王之术,是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东西,那些朝中术士,炼丹道人,预测大师,才是这种宗教所产生出的顶尖人物。是的,道教可以给你一些帮助,一些精神慰藉,但是老百姓干渴如望云霓,这一片飘忽不定的云彩所提供的几点雨星,显然无助于大地的干渴。
而儒教也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精神慰藉。儒教大约从来就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宗教。而孔老夫子的所有解释世界和应对世界的出发点,都是以当朝是一位好皇帝这一出发点为前提而开始的。人们称孔老夫子是封建时代的“卫道士”,这三个字是有一定道理的。“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孔老夫子对有才能的人的企望,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则是孔老夫子希望人人各安其位,从而让社会有序存在。
这样,当释迦牟尼佛祖以“修菩提行,起广大心”为修行口号,将他的大悲悯、大关怀、大慈爱、大包容的目光,注视向葱岭以南以东的这一块辽阔东方大陆时,当善良美丽的观世音菩萨肩扛甘露瓶、手执杨柳枝,广洒甘露予这块东方大陆时,它就得到万千心灵的接纳和响应。大教东流,在这之前,已经奔流不息了数百年,于是在这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代,大水漫滩一般,滥觞开来,进入北朝,进入南朝,进入万千信众的心灵。
它从此将在中国人的心灵中盘踞,生根,成为身体和灵魂的一部分。而尤其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儒教的伟大相遇,彼此接受和融合,从而为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国,奠定了坚实的足以应对任何事变、任何不测、任何凶险的精神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