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说过:“小说是虚构的艺术,《白鹿原》中其他人物都是虚构的,但唯有白鹿书院的朱先生是有原型的,其原型是关中大儒,晚清举人,人称‘牛才子’的牛兆濂。”
在陈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文化艺术报记者走上白鹿原“芸阁书院”,专访“朱先生”原型人物牛兆濂先生的曾孙牛锐,倾听陈忠实与“牛才子”的故事。
陈忠实:“找回朱先生”
他在构思《白鹿原》时,第一个浮现到眼前的人物便是这位“牛才子”,陈忠实将“牛”字下面加了个“人”,变成了“朱”字。陈忠实先生从小听到的就是牛才子的故事,家里的中堂挂的就是牛才子的字。他们家在西安灞桥区的西蒋村,牛兆濂先生的故居在华胥镇,隔着一条灞河,遥遥相望,所以陈老师当时就说在天气好的时候他都能看到牛兆濂先生的故居,因此牛才子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他的血液和骨子里,这个人物对陈老一生影响很大,特别是他的文化精神和思想。
这是他小说当中一百三十多个人物里面唯一一个有生活原型的人。他在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压力很大,因为牛才子在关中老百姓心目中印象很深,故事流传已久,如果他写不好朱先生这个人物,他怕关中的老百姓会骂他,所以他压力非常大,好在人物形象出来之后,和关中老百姓心中的“牛才子”重合度可以说高达90%。
牛锐说:“在小说当中实际上有两条线,陈老师说明线就是白家和鹿家的家族之争,它实际上揭示的是中国乡村治理当中的家族这样一个体系的崩塌,另外一条暗线就是朱先生,他代表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样一条脉络,因为在过去乡村治理当中,除了家族之外,还有乡绅治理,一个乡绅一个家族维系了中国乡村几千年的稳定性,所以在小说当中,实际上每到朱先生出现的时候,都是小说当中的高潮,或者说在小说需要点题的时候都会有朱先生出来。”
小说自问世以来被改编成话剧、秦腔、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但是“朱先生”的缺失一直是陈老的一个遗憾,电视剧这个艺术表现形式才能把《白鹿原》真正地表现出来,一百三十多个人物都会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得以表现,特别是朱先生这个人物。所以在六年前,电视剧《白鹿原》编剧申捷去找陈老师的时候,陈老师专门叮咛他:“你这次一定要给我把朱先生找回来。”
牛锐说:“我觉得陈老师对文化有一种眷恋、向往,他对传统文化有一种情结,换句话说,如果把朱先生这个人物从《白鹿原》中抽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逊色很多,因为它仅仅只是揭示了几个家族之间的纷争,而文化会把它提到一个精神高度。最后朱先生在临去世的时候,朱白氏看见一头白鹿越墙而过,实际上他点明的是朱先生就是白鹿的精魂。小说问世二十多年来,可以说是历久弥香,如一坛老酒。大家对它的阅读经过时间上的沉淀之后,越来越焕发出它对当下现实生活的意义来。”
牛锐回忆第一次拜访陈老时的情景:“记得2010年在曲江美术馆举办牛蓝川先生墨宝生平展的时候第一次拜访陈先生,拜访之前内心还是有点忐忑,但是进去之后就是一个关中老汉的形象,说话干净利落。我谈完我的来意之后,陈老当时就说:娃呀,你算是办了件好事情,牛先生在我内心就是神一样的人物,你搞这个活动搞得好,我到时候一定要参加开幕式,拜一下我心目中的牛才子!”
“牛才子”一生学为好人
小说当中鹿兆鹏也好,白灵也好,从社会动荡的格局当中回到白鹿原,即将走进白鹿书院的时候,听到里面朗朗的读书声,他们就如沐甘露,瞬间身上就清凉了许多,包括黑娃这么一个土匪,这么桀骜不驯的一个人,最后能拜倒朱先生门下,然后又成为朱先生口中“你是最好的学生,没有之一”。在开始时朱先生就给他送了四个字,叫做“学为好人”,而这四个字在现实当中,就是牛兆濂先生一生所奉行的。
牛锐说,曾祖26岁去三原拜师的时候,老师就问他,你来我这是要放弃功名利禄,你图什么。曾祖就说:“我来这是奉母命而来,母亲告诉我让我来您这学习做一个好人。”
这个“学为好人”可以用曾祖三句话做阐述:首先是要识得自家是个人,人有礼义廉耻,道德情操,理想的追求;第二要识得自家是个中国人,你要有中国文化和文明延续传承的责任和担当,没有中国文化你就不能真正地称自己为一个中国人;第三句话是,你要识得天生我身不是单为享福,是要做顶天立地的事业。
牛锐说:“实际上在整理牛兆濂遗文著述的过程当中,牛先生已经不单单是我们家族的长辈,他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他是全社会的财富,所以我们复兴书院,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陈忠实扎根在白鹿原
《白鹿原》中写到当朱先生去世之后,白嘉轩跪在地上说:“世上肯定再也出不了这样的先生喽!”牛锐说,这实际上是陈老借白嘉轩的话,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在当时中国乡村的一种崩塌,就是西方来的文化还没有被我们国人所真正吸收和运用到生活当中,运用到社会治理当中,而原有的传统文化又衰败了,等于出现了断裂式的局面,所以他是一种对文化的呐喊。
走上白鹿原在今天重建的芸阁书院,仍可以感受到它是那种数千年中国教育当中开启民智、传承知识、重塑中国人民族性格的重要场所。学生们在这里通过“礼乐射御书数”传统六艺的现代化体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传承仍在继续。
无论是书中的朱先生,还是现实生活中早已离我们远去的牛才子,人们对其的印象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人物。牛锐说:“白鹿本身代表的就是一种美好的吉祥物,作为朱先生,这样一个白鹿精魂的代表人物,实际上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髓。”牛才子一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陈老一生也是把文化真正扎根到了白鹿原上,他们活在人们心中。
文化艺术报记者 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