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取缔西安西仓是谣言 联合整顿期盼新容貌
    墙壁上的通告
    卖鸟笼的商贩边编边卖
  在这个地方,可以看尽世间百态;在这个地方,可以体会市井人生。
  这个地方,在贾平凹的《废都》里是这样描述的:“那里是一个偌大的民间交易场所,主要营生是家养动物珍禽花鸟鱼虫,还包括器皿盛具,饲养辅品之类。赶场的男女老幼及闲人游皮趋之若鹜,挎包摇篮,户限为穿,使几百米长的场地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好一个热闹繁华。”
  这里,就是西安的“西仓”。
  近日传言,这个地方要被取缔。但实际情况是,为改善周边环境面貌,西安市莲湖区要对这片区域进行专项整治,尽快擦亮“西仓”这一本土文化名片。
 
  西仓清末时期形成
  西仓是西安市有名的花鸟鱼虫市场,地处西安市莲湖区庙后街中段路北,没有店铺,只是条窄窄的巷子。每逢周四和周日集市,西仓东巷、西仓南巷、西仓西巷、西仓北巷四条巷道摊铺密布,成了一个偌大的民间交易场所。北巷是鱼市和鸟市,东巷售卖小吃和生活用品,南巷以文玩古物为主,西巷是二手物品、鸽子交易区,还有江湖牙医。
  有句老话:“不知道西仓,不算地道的西安人。”但现在很多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不知道在城墙里面,还保持着一个如此热闹的集市。
  据了解,西仓这一名称的由来,得从明清时期说起。西仓其实是指明清时期建在那里的官府粮仓永丰仓。根据嘉靖《陕西通志》中《明西安城图》所示,西仓一带设有永丰仓及屯田道。具体位置永丰仓偏西,屯田道偏东,永丰仓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清代。在清光绪十九年的《西安府图》中,不仅有永丰仓的标示,在它周围,还出现了东、西、南、北四条巷道,不过,屯田道在这张图里已经没有了。
  由于永丰仓相对于另一座粮仓——咸宁县所辖区域内的敬禄仓位置靠西,所以习惯上被人们叫作西仓,敬禄仓则被叫做东仓,在今东仓门附近。
  根据《明清西安词典》中介绍,在西仓的四条巷道中,西仓南巷因为地处永丰仓门前,所以曾叫做西仓门。1981年更名为西仓南巷。
  西仓作为官府粮仓具体止于哪年哪月没有确切说法,但是可以推断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它的使用情况应该有所变更。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西仓不再承担官府粮仓之职,不需要像之前那样的重兵把守,才为它周围形成集市创造了条件。
  老西安人把逛西仓集市称为“逛档子”,为啥这样叫现在已无法考证。有人说,是因为西仓集市中小摊相连,逛起来就像一个又一个隔档,所以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过去摊主多是挑着担子过来,“担子”念着念着便谐音成了“档子”。有人说“档子”其实是上当的意思,是指原来那里卖的东西多,人也杂,挑选时不看清楚是很容易上当的。还有人说,清代时附近的校场每月要定期进行军事操练,旗人爱玩鸟玩蝈蝈,当他们进入校场后,他们的跟班就帮各自主人提着鸟笼、揣着蝈蝈筒,在校场外等着,校场设置着栅栏,阻挡闲杂人等入内,久而久之,这道栅栏就被叫成“档子”了。 

    市民呼吁治理别取缔
  4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西仓劳武巷,发现这里墙上、部分商铺门前张贴了整治通告,说从4月11日起,莲湖区城管委各部门组成联合整治工作组,为改善西仓、劳武巷及周边地区环境面貌,营造文明和谐经营秩序、交通秩序,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篇并没有“取缔”一词。
  走进劳武巷,记者发现这里商贩都把自己的摊铺摆在道沿上。也许因为不是开市的时间,这里的人并不多,都是附近居民在买菜。在路过一个摊位时,两人在议论整顿西仓的新闻。记者采访其中一位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她说,今天看到了有关整顿西仓的新闻,前几天这里一直在传谣说要取缔西仓,如果取缔了,以后买菜就是个问题,西仓集市的存在对附近居民来说还是很方便的,而且还经济实惠。
  华大叔居住在西仓居民区有三十多年了,他对西仓集市的感情有点纠结,觉得不如人意的方面有:逢集会的时候,商贩多、来逛的人也多,道路本来就不怎么宽敞,摊贩们往往会占道经营,附近居民回家、出行都会不方便,这时候外面的车进不来,里面的车出不去;人多了,商贩的吆喝声、播广告的音响声,形成噪音,对生活有影响。华大叔住的小区距离集市还有一段距离,即使这样,每当逢集的时候早晨五六点也会被吵醒;每次集会后,扔下的垃圾更让人头痛。他觉得集市唯一的好处就是吸引了人来,然后在回民街咥美食,让回民街的美食更红火。
  微博网友“我家精灵王美如画”说:我就住在西仓里面,每周四周日出行确实很不方便,但是很多年纪大的老人们很喜欢逛,能传承百年很不容易的。但是确实要好好整顿,小偷和卖假东西的不少,为了大家少受骗,还是得好好整治一次。
  还有网友说,西仓之所以别具特色,因其售卖货品之多之杂之特殊,是无法在任何地方复制的。西仓作为古城一个文化符号,是不应该被抹杀的。
  4月20日集市开市这天,记者再次来到西仓,来“逛档子”的行人过多,形成了道路的拥挤。一位卖菜的摊贩称,现在道路上不允许摆摊了,每隔一会就会有城管的巡逻车来监管。因此,很多摆摊的商贩来的就少了,害怕自己的东西被没收。
  走进西仓四道巷子后,发现还是有商贩在占道经营,加上行人过多,原本就窄的道路显得更加拥挤。记者发现,在拥挤的地方,不时会有城管执法车辆和执法人员上来驱赶占道商贩,但是,往往是城管走了,这些商贩“卷土重来”。 

  临时摊点多,没有经营手续,隐患多
  摊贩张大爷告诉记者,目前西安城墙以内只剩下西仓这一块集市了。他说自己刚开始在这里摆摊的时候,集市只占有两个巷子,由于不需要任何摊位费,慢慢地许多小贩们也都赶来凑热闹,就成现在这样子了。对于此次管理部门整治西仓,旁边一位摆摊者说,“这里摆摊的大部分都是小本买卖,不可能弄个门面房啊。”
  来这里逛的一名大学生对记者说,这里的商贩太厉害了,那广告词和顺口溜一样,仔细听几句,感觉句句都饱含人生哲理,有的商贩那广告就和相声一样,让人不得不好奇上去瞅瞅到底卖的是啥。
  他认为,这里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很多摊铺卖的东西都是比较传统的,就是从很早以前就有的东西到现在都有卖,他认为这里已经不仅仅属于常人知道的西仓花鸟市场了,许多手工艺人也在这里展示手艺。
  对于那些卖药的摊铺,他觉得挺可怕的,首先骗钱不骗钱是一方面,许多药没见过也没听过,药效更是神奇如“仙丹”,万一有人买了,估计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来这里逛的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他们对医药知识了解的可能比较少,如果轻信了这些广告,后果不敢想象。“虽然这里有一些我认为是骗人的行为,但是如果想看一些过去传统的东西、传统的生活方式,那么我觉得来这里就对了。年轻人有自己的手机朋友圈,我感觉这里完全就是老年人的西仓朋友圈。”
  记者发现,大部分摊贩在西仓集市的摊点属于临时摊点,他们并没有挂出任何经营手续,且摊贩往往会因为摊点占位而发生争执。走进一些小巷子,发现还有人售卖违禁药品、光盘、书籍。 

  莲湖区七部门将对市场联合整顿
  记者从莲湖区城市管理局了解到,西仓市场仅劳武巷附近就有2300多户住户,经常投诉市场开市时产生的出行、安全以及卫生等问题,因此才会有现在的七部门对市场联合整顿。
  此次针对西仓的整顿工作,只是为了整治不法商贩,规范管理制度,从而提升良好城市环境,尽快擦亮西仓这一本土文化名片,使其成为有序、有名、有历史的集市。网上传言西仓将被取缔是谣言,整治期间并不休市,希望市民不要信谣传谣。不久的将来,西仓会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面前。整顿的第一步是清理占道经营,同时清理违建。另外,街道办已在市场上设置了固定摊位,商户只能在固定摊位进行经营活动,并需要在相关部门登记备案。如果固定摊位上的商户不遵守规范经营原则,将取消其经营资格。
  文化艺术报记者 李济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