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三号线青龙寺站︽长安春深︾壁画
西安地铁站内公益广告 2月17日,《文化艺术报》报道了西安地铁三号线大雁塔站壁画出现玄奘与泰姬陵“同框”引争议,而在地铁保税区文化墙则出现了地名错误等严重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大雁塔站壁画引发的热议尚未平息,记者再次接到读者爆料,地铁青龙寺站的壁画中,佛文化遭遇清真寺,而延兴门站点关于青龙寺的广告也出现常识错误。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地铁青龙寺文化墙遭遇清真寺是艺术还是错误?
据读者爆料称:西安地铁三号线青龙寺站文化墙,也存在与大雁塔站类似的问题。青龙寺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代表性符号,但在其地铁站文化墙上却画着清真寺,感觉十分突兀。
为此,文化艺术报记者联系了地铁三号线文化墙设计师之一、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李路葵教授。他表示,关于近日西安地铁站文化墙争议问题,西安美院将会有统一答复,他个人目前不便接受采访。去年11月,李路葵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介绍说:“青龙寺站文化墙展示了唯美的‘丝路樱花’,整幅作品以青龙寺樱花为题,融入空海和尚纪念塔,结合阿富汗巴米扬大佛与贾米清真寺,寓意中外文化交流的融合。”
在西安地铁三号线青龙寺站,这幅名为《长安春深》的壁画旁附有说明:“画面以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为创作主题,着重描绘青龙寺院的雄伟和樱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同时融入丝路沿线阿富汗民族的标志性建筑,以花海春深的静谧氛围表达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深远意义。”
随后记者走访了距离地铁站不远的青龙寺。我们未能采访到住持宽旭法师和监院宽涛法师,青龙寺日常负责外联与法物流通的李隆居士接受了采访。李隆居士表示,此前他已经从其他信众和师父处听说了三号线青龙寺站文化墙引发的争议,并且亲身走访了三号线的几处地铁站。他对伊斯兰文化并不了解,主要就地铁站中青龙寺相关内容发表了看法。
他说:“壁画上画的是北大门的古遗迹建筑和空海纪念碑。画中信息,纪念碑是没有问题的。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信众和国内的信众一起建立了空海纪念碑和惠果空海纪念堂,纪念堂是带有唐代色彩的建筑遗迹,更有代表性。但地铁站壁画上没有画纪念堂,画的是纪念碑和北大门整个外观的视觉效果。”
青龙寺:地铁公益广告有常识错误 广告公司:会在两日内更换
对于画面元素,李隆居士没有进行更多评价,而是告诉记者另一个信息:“青龙寺这一站相对的文字信息不是很多,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在延兴门站的地图说明里,写着‘青龙寺又名石佛寺’,这个说法是不对的,青龙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叫过石佛寺这个名字。历史上曾有人错把石佛寺当成青龙寺,新中国建立以后,通过科学的考古和文献的对照,在现在这个位置出土了窑坑、积石,还有寺院专有的建筑构件,就证明了这个地方是青龙寺。后来和文献对照,也是可以对上的。也就证明了这里是青龙寺。”
文化艺术报记者来到延兴门地铁站,发现李隆居士提到的问题并不是出现在地图上,而是来自地铁站内广告灯箱上的“西安著名旅游景点”系列公益广告。该广告介绍:“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中国佛教密宗寺院。位于陕西西安市城东南铁炉庙村北的乐游原上。”
李隆居士认为:出现这一错误,是因为广告设计者没有请教过相关专业人士。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文化宣传时展示的是西安的对外形象,涉及到历史文化内容,不能只在百度上搜搜就算了。他说:“咱们现在是地球村,很多外地人外国人来游览。比如青龙寺,经常有很多日本游客来参拜,也会做一些宗教纪念或者灵感寄托。有时候会有一些很专业的游客,也许人没来过,但写过的青龙寺相关著作早已等身。如果他们看到这个信息不准确,肯定会笑话咱们,会认为你们当地政府不重视这个。现在的网络信息很发达,但准确率并不高。我们有宗教局,有这么多法师,这么多大学,有宗教研究领域的教授,兴善寺也成立了宗教研究会,向这些学者或者向这些法师请教,才能更精准。”
记者联系到“西安著名旅游景点”系列广告的发布者大象广告,工作人员魏女士表示:该广告是公司自行制作和发布的公益广告,在西安市有多处投放。广告内容是公司的设计人员在网上查到的。现在确认广告内容有误,他们将立即统计该广告的数量和投放地点,在两天内进行更换。
截至本期发稿,本报尚未得到地铁方对相关事件的回应。
文化艺术报记者 倪尧 吴嫚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