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给古琴共鸣箱“槽腹”的昭闻 花明方/摄 心香一缕归何处,抚琴弄弦三两声。一千多年前的盛唐,古琴作为身份和修养的象征,在那时达到了鼎盛,大批优秀的古琴艺术家及琴学专著、琴谱得以诞生。
由于朝代变迁,古琴开始慢慢流入南方,而长安古琴也开始逐渐趋于没落。时至今日,作为长安古法斫琴的代表性传承人昭闻,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希望让古琴重新回归长安。
缘起天籁 弃医从琴
初见昭闻,他的气质给人一种安静淡然的感觉。一双干净细腻的手,让他看上去更像是个抚琴的文士,很难让人把他的形象与斫琴师联系起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儒雅,才使得从他手间斫出的琴,有了与他一样不温不火,却又有着别样意蕴的气质。
昭闻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祖辈几代都是从事与医药有关的职业,所以他上大学时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中医专业。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安一家医院,开始了医生这个济世活人的职业生涯。
谈起如何与古琴结缘,昭闻说:“当时在北京上学时陪舍友去参加雅集,古琴的演奏声一出我就呆住了,真是天籁之音。瞬时让我内心寂静,如痴如醉,好像沐浴在清风流水之中。”自从那次听过意韵悠长的七弦琴音后,昭闻久久不能忘怀,日思夜想。但他想学却学不起,因为当时在北京一张古琴价值上万元,学习古琴的课时费每次也要几百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天价。也因此,他学琴的愿望一直拖到他工作后才得以实现。
骨子里“爱折腾”的他最终却成为一名琴师兼斫琴师,现在的他常年致力于以纯手工斫制古琴,以及长安古琴艺术史的研究。他的“昭闻琴”遵照传统工序,音色高古、通透,可与唐宋老琴媲美,被琴界尊为北方古琴制作的代表人物。2016年1月,他的古法斫琴技艺入选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琴位居琴、棋、书、画这中国传统文化四艺之首。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相如一曲《凤求凰》,因琴文君恋司马。而在各时代的大量诗词歌赋中也都有琴的身影。同时,古琴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代表,更是文人心目中文化图腾,它包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昭闻说:“在古代,文人的必修课就是古琴,它的地位甚至比读书还重要。其实古琴代表的就是宇宙,面为天,底为地,弦为人。”
走遍全国 研习斫琴
一张传世古琴,要历经多少风雨沧桑,才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才能让我们聆听到千年前的琴音。如果说弹琴是为修心,那么斫琴就是昭闻修行的过程。昭闻说:“刚开始接触古琴的时候我对自己的琴心爱有加,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才弹了一年的琴就出现了裂痕,十分心疼,因为一张琴要上万元,我经济条件有限,所以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自己斫琴的想法。”
于是,昭闻开始在全国遍访名师,他阅读各类斫琴专著,参考故宫博物院唐宋古琴实物,整理出独特的北方斫琴标准流程。因一次幸运的机会,他拜入九嶷派第二代传人韩廷瑶门下,学习抚琴与古法斫琴技艺,还得到各地古琴大师、斫琴大家的悉心指点。
古琴的传统造型有伏羲氏、神农氏等,面板成弧形,底板成方形,代表天圆地方。琴体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三个琴徽标识泛音的位置,在传统文化中代表了一年十二个月又一个闰月,又根据全弦长分段震动的道理所排列。宫、商、角、徵、羽五弦,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文王在牢中因思念儿子伯邑考,加了一根弦,为文弦;武王伐纣时,又加了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长安是古琴的发源地,一直到宋代以后,因为都城南移,古琴的兴盛场所才开始转移,从而有南琴、北琴之分。昭闻的古法斫琴技艺属于北派。
斫琴是一项精工、精致、精心的技艺,是一个漫长的工程。昭闻说他们“其实一年最多做40到50张琴,一张琴的好与坏和时间有直接关系。斫一张好琴,从木坯到上弦结束,有一百二十多道工序,需要两年的时间,其中槽腹、靠木漆、裱布和刮灰胎尤其重要。灰胎要刮多遍,所用的鹿角霜粉末由粗至细,每刮一次灰胎,就需要半月左右的时间等它变干,然后再刮第二遍。一张琴在刮20多遍的灰胎之后,仍需自然存放一段时间。”
“你对古琴了解越深,你就越觉得各个环节都博大精深,每个细节都会决定一张琴的成败。这也是很多斫琴人、弹琴人的共识。”昭闻感叹道。
重抚古琴 音归长安
长安古琴艺术曾在唐时达到鼎盛,在中国古琴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唐王朝的结束,文化中心南移,长安古琴艺术也逐渐式微。然而,有志于复兴长安古琴的艺术家们却从未放弃过努力。
回忆起2013年创立陕西省长安古琴艺术研究院时,昭闻说:“我们是西北首家古琴研究院,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古琴重新回归长安,因为古琴起源于长安。”从创立初期到现在,昭闻经历了很艰难的一段路程,如今,他们的注册学员已经达到400余人,专职老师也有10多人,在西安总共有5家琴社。他所在的长安古琴艺术研究院虽然继承了长安古琴曲目20余首,但这在庞大的长安古琴艺术中只是冰山一角,许多琴学的理论、律学、曲谱都需要保护。
现在昭闻制作的古琴在业界广受追捧,经常出现古琴还没有完成最后一步工序就已被人预定了的事。昭闻说他卖琴的根本,就是希望拿这些资金去做更多和古琴相关的事情,由他整理的《长安古琴艺术考》在2017年中旬将要出版,里面会有大量的古琴历史资料和琴谱。并且,由他们着手规划的中国古琴发源地博物馆2018年就要在沣东新城正式成立。“我没有什么心愿,就是希望用我的绵薄之力,让古琴重新回归长安。”
文化艺术报记者 花明方 实习生 黄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