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凤尾鸡”将叫响央视春晚
  每年的春晚,都是全国人民的一道文化大餐。而在今年的春晚上,你将看到雄赳赳的陕西凤翔泥塑“凤尾鸡”,在大年三十晚“啼鸣”全国。
  近日,文化艺术报记者从陕西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新民处了解到,今年他主推的“凤尾鸡”已被确认将登上央视鸡年春晚的大舞台。 

  或用于春晚舞台装饰和海报宣传
  胡新民是凤翔泥塑省级传承人,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从艺三十多年,数百件作品百余次参加国内国际艺术展览会和博览会。
  他向记者介绍了作品“凤尾鸡”,高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厚约10厘米。2016年8月,胡新民在传统泥塑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保留了传统泥塑的特点,融合了鸡和凤的形态。夸张的线条和曲线造型,展示了它斗志昂扬、精神饱满的形态,体现出一种向上的力量;身体主要的部分是一朵牡丹花,尾巴用了五个色块,五代表“魁”,即“唯我独尊”的意思。创作完成之后,他将新的泥塑作品“凤尾鸡”通过网络进行了展示,希望它像凤凰一样能带给人们吉祥、美好。
  在向其确认央视节目组将如何应用“凤尾鸡”这一元素时,他说“凤尾鸡”将用于央视舞台装饰和海报宣传,也可能会在一些节目中亮相,但具体情况还要等央视春晚正式拉开帷幕才能揭晓。 

  传承需结合市场需求来创新
  凤翔泥塑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
  泥塑在制作时,以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十三道工序精制而成。制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胶等,有模具定型,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大红大绿或素描。其种类主要是坐虎、挂虎、五毒、卧牛、十二属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鹦鹉等玩具类,八仙、三国、西游记等神话民俗类。
  作为工艺美术大师的胡新民,其作品极具传神特色,其雕塑作品“乐乐狮”曾被选为“99巴黎中国文化周”的吉祥物,“平安马”、“发财羊”、“福寿猪”被选为2002及2003马年、羊年、生肖邮票主图和2007年猪年生肖邮资封主图。作品“喜气洋洋”被选为中国第八届戏剧艺术节吉祥物,2008年作品泥塑十二生肖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2009年泥塑作品“坐虎”荣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凤翔泥塑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登上中国生肖邮票和央视春晚,无疑是对这一民俗美术作品的有力认可。
  据了解,泥塑产业已经成了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兴村富民的重要支柱产业。过去凤翔泥塑被严格保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但随着传承危机的加深,这一“潜规则”已失去了作用。在胡深、胡新民、胡永兴等新老艺人的带动下,六营村过半村民都从事泥塑工艺制作。谈及“凤尾鸡”登上央视大舞台,凤翔泥塑今后的发展,胡新民说,希望结合现代文化和市场需求来创新,使得这一民间工艺继续传承下去。
   文化艺术报记者 李济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