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晚,备受关注的第53届台湾金马奖华丽落幕,中国大陆电影和影人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男女主角四项大奖,而台湾电影在全部22个奖项中只到手5项,这在金马奖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引发了台媒的一片愤懑———“金马奖给大陆办好了”。
在熬夜看完近五个小时的金马奖颁奖典礼后,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我是看错台了吗,这难道不是金鸡奖?”要知道金马奖可是华语影坛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项,相比起今年因为表演类奖项备受吐槽的金鸡百花和“自娱自乐”的香港金像奖,其含金量与专业度是一些奖项无法比拟的。
自1962年创立以来,金马奖被誉为华人电影的“奥斯卡”,并且评选条件中不设地域限制、评选对象面向所有华语电影和华语影人的奖项。有学者认为,正是因为金马奖这种“不以地域论英雄”的包容并兼,始终秉承以作品实力说话的电影态度,才能造就今年大陆影片“血洗”金马奖的场面。
纵观今年金马奖的获奖名单,最大的冷门当属最佳剧情片《八月》,本片导演张大磊是一名80后。张大磊能够引起金马奖的注意,是因为《八月》获得了今年FIRST影展最佳影片,有声音评价他为“年轻导演的代表和希望。”
而在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的选择上,本届金马奖“不薄新人”的立场也很明显。24岁的周冬雨和28岁的马思纯凭借《七月与安生》获得最佳女主角,新人林柏宏也凭借《六弄咖啡馆》击败纳豆、林雪、曾志伟、秦沛,斩获最佳男配角奖。从主要奖项获得者的年龄来看,年轻人已经全面占领金马奖,这意味着金马奖开始把视线转向电影新生代,也意味着电影创作群体正在更新换代。
本届金马奖的主视觉海报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此举是为了纪念杨德昌去世十周年,同时也是纪念这部电影诞生25周年。海报上少年举着一支手电筒照亮了海报的上方,似乎暗示了台湾电影需要更光明的未来。而金马奖将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颁给了赵德胤,这无疑是新的希望。
我一直不认为奖项是评判一部电影优劣的唯一标准,但在今年华语电影普遍质量不佳的情况下,金马奖的评选还是相对让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