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北民歌研究会成立十周年陕北民歌传承发展论坛会议现场 初雪润名州,绥德聚贤才。11月29日,陕西省陕北民歌研究会成立十周年陕北民歌传承发展论坛暨座谈会,在绥德县文化馆二楼多功能排练厅举行。来自西安、延安、榆林等地从事陕北民歌的词曲作家、理论家、评论家、教育家及两届十大陕北民歌手等60余人参加论坛。
陕北民歌研究会是经陕西省民政局批准成立,陕西省文化厅主管的目前我国唯一一所以专门研究陕北民歌艺术为宗旨的民间学术社团。该研究会目前有会员近300人,会员中有教授、学者、词曲作家、民歌手等。
论坛会在陕北民歌研究会会长李兴池的主持中拉开帷幕。会上,陕北民歌大舞台总经理刘德明首先用三段故事分别讲述了自己与绥德、与陕北民歌的缘分,陕北民歌演出市场现状和陕北民歌产业的发展,说出当下陕北民歌展示平台少、宣传通道少等问题。接着,榆林学院艺术学院书记刘朝晖也发表了个人观点,他说:“当下陕北民歌出现很多跨界歌手和作品,是百花齐放的高速发展时期,而不是乱象时期。在其艺术形式上可以拓展,比如无伴奏合唱等。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正确引导歌手,加强在校园的宣传、普及。”
延安市宝塔区文化馆馆长曹军民以文化干部的身份阐述了应该怎么打民歌文化牌,他说每首陕北民歌背后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把民歌融入舞台剧、演唱会、大奖赛和影视剧、民歌剧里综合立体发展。陕北北有石峁、统万城,南有延安、黄帝陵,而中部绥米地区文化更突出,要利用好党氏庄园、姜氏庄园、杨家沟等一大批古村落,拍摄影视剧、做出石雕、唢呐、剪纸等的衍生品。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阎志才为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献身艺术的心路历程,给民歌手提出不仅要会唱歌,还要会演戏的建议。他强调不能玩高调,不能以虚充实把市场搞乱。要坚持练发声和走自己独特风格。同时提出陕北民歌歌词不能随意更改,要捍卫尊严,尊重传统。比如陕北人不会把“爱”直接说出口,但有人把《三十里铺》中“四妹子和了个三哥哥”一句中的“和”改成了“爱”,就不符当地常理。
随后,绥德县文体广电局党组副书记王海平以东道主的身份从历史、数据、人才介绍了绥德文化底蕴的厚重,也表达了绥德县将会借助陕北民歌来推广自己的文化产业。他还透露今年春节期间,绥德将会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我要过大年”。榆林群众艺术馆馆长薛志章也表示明年起榆林非遗中心将会对陕北民歌的保护做规划,有责任和义务给陕北民歌手提供帮助。
绥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郝海安最后做了总结讲话,他说传承陕北民歌就要向民间学、向传统学、向老师学。通过学习要形成个人风格,克服趋同化,提高辨识度。同时,他建议研究会把绥德作为年会永久举办地。
座谈会上,李兴池对研究会的具体情况及十年工作进行总结。他说,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往前走、往高走、往远走。将来要狠抓陕北民歌界人才队伍的培养,包括演唱者、词曲作家和研究者。尽量争取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开展抢救性的非遗保护。加大进高校及惠民演出力度,同时要研究音乐理论,包括体裁、题材,语言、音调,旋律走向和风格唱法。对于传承和保护,李兴池说:“保护传承要靠政府,如做好录音、出书及数据库建设等,而传承创新要靠专业的音乐人和民间爱好者共同来做,只有他们团结起来,才能重振昔日辉煌。”
最后,与会人员对陕北民歌研讨会今后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文化艺术报记者 王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