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先走为大,先走为神
■ 高建群
    2013年袁作家陈忠实在西安石油大学他的工作室遥    陕西日报记者杨小兵摄
  前天我还问作协的同志,问陈老的病怎么样了。他们回答说:“老陈很坚强,已经做了第十一次化疗。别的病人做了第九次化疗就不行了,陈老还一直坚持着与疾病抗争。还说陈老已经不认识人了。大家去看他,他说:‘你是谁?我不认识你!’”
  今天早上,接到陈忠实先生去世的噩耗,很是震惊和痛苦。有一种中国文坛的天空塌了一个角的感觉。
  这种心情,只有在路遥和张贤亮去世时我才有。我记得路遥去世时,我写给他的话是:“物伤其类、不胜悲慽!先走为大、先走为神!”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是一部重要作品,同样也是充满厚重感的农耕文明史诗。我刚才在接受几家报纸的采访时说:“我把《白鹿原》和几部当代描写农村题材的小说做了对比。例如:浩然的《艳阳天》、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甚至和被称为文学教父的前辈作家柳青的《创业史》相比。我觉得《白鹿原》对农村生活的描述,更为深刻和准确。”
  《白鹿原》不是对农村题材作品图解政策式的描写,也不是颂歌式的描写,更不是田园牧歌,民俗风情式的描写,而是将锐利的笔触深刻地锲入了一个时代,锲入到社会最底层,触到了这个时代的痛处、我们民族的痛处。所以老陈在《白鹿原》的题记里,引用巴尔扎克的话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我第一次见到老陈,是在1979年4月20日,省作协恢复后的第一次创作会上,那时记得老陈背了个黄挎包,穿了一件半旧的衬衣,从西安郊区灞桥而来,坐在一个角落。坐着的时候,他总把挎包放在胸前,两只手搭在挎包上。他从骨子里讲还是一个农民,身上具有关中农民的所有优点和缺点。
  那是一个令人无限怀念的文学时代。记得那次会议上,老作家们除了柳青已经过世外,胡采、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都悉数在场。年青一代,贾平凹的《满月儿》刚刚获奖,莫伸的《窗口》刚刚获奖,他们从北京领完奖后直接赶到会场。路遥则雄赳赳地斜倚在一个藤椅上,坐在后面的一个角落,半闭着眼睛。
  我以“先走为大,先走为神”沉痛哀悼忠实先生的逝世。斯人已逝,今日得闲。他从此没有了痛苦,没有了案头劳顿,没有了人生俗务。我想,他的《白鹿原》将会被长久地记忆着,我也期待电视剧《白鹿原》的播出。
  2016年4月29日于西安